拚綠電仁澤地熱廠擴大 但發電1度5.9元 成本仍過高
全球積極邁向2050淨零碳排,台電也在尋找高效低碳發電方式,太陽能、風力發電之外,地熱發電也是一種方式。台電開發地熱三支箭,分別是宜蘭仁澤、台北大屯山區、台中谷關,宜蘭仁澤地熱電廠去年10月啟用,目前裝置量840瓩,年發470萬度電,相當於1200戶家庭年用電量,台電向農業地承租土地,準備擴大電廠。
台電再生能源處長蔡英聖表示,台電要開發現在的地熱電廠時,原本農業部不同意,因為擔心經過機器管線出來的溫泉水,遊客不敢使用,一度不同意地熱開發。
不過,仁澤地熱電廠發電使用的是雙循環機組ORC系統,生產井從地熱儲集層抽出高溫水及氣,經發電機組熱交換,熱能用去發電,而被取走熱能的尾水,再從回注井回注地熱儲集層,過程中沒其他暴露風險,尾水溫度約攝氏40多度左右,用來泡湯,不僅沒安全問題,溫度也剛好。
蔡英聖說,在看過台電實際示範雙循環ORC發電機組後,農業部同意仁澤地熱電力開發。未來,仁澤地熱電廠擴廠後,若能在地熱發電外,提供更多溫泉使用、更豐富觀光資源。
台電日前也啟動北部的大屯山區地熱探勘,與五家國內外廠商合作打造地熱團隊,聯手開發大屯山區域地熱發電,合作對象中的GreenFire Energy公司,具有地熱發電系統(AGS)創新技術,AGS是只取熱不取水的地熱發電系統,大幅減少廠內用電,增加可出售電力,維護成本低很多。
台電也在谷關也有地熱開發規畫,正在計畫與中油合作,由台電發包給中油鑽井,預計今年年底開始鑽探。
不過,地熱要成為基載電力,技術開發、成本過高恐怕會是兩大難題。根據台電公告的發電成本,自發的地熱電力每度5.9元,遠高於自發電力平均成本2.73元。之所以成本過高,來自於目前台灣地熱技術發展腳步緩慢,而且如果要向冰島的地熱發電看齊,就目前地理環境來看,台灣的地熱環境,也比不上冰島。
再生能源專家指出,地熱發電不需要燃料,只有發電設備及維護成本,每度電的成本能否降低,端看地熱發電容量因數(Capacity Factor)夠不夠高,優良的地熱廠址,搭配先進技術,就能提高發電容量因數。
專家表示,冰島地熱井深度打到1000公尺,可以取得攝氏200度的熱源,台灣1000公尺地熱井,井口溫度100多度,冰島本身的地熱條件就比台灣好很多,在冰島鑿出的5000公尺井,溫度有400度之高,冰島的地熱蘊藏量豐富,比台灣更易取得,更適合地熱發電。
台灣60年代進行地熱探勘,最後因為發電量不敷成本而於82年關廠。失敗主因在於技術不成熟,直到近代雙循環技術出現,地熱發電才重建希望。
不過,監察院111年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熱進度嚴重落後的原因之一,是地熱發電涉及法令及權責機關過多,經濟部去年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並增訂地熱專章,今年年5月公告「地熱能探勘與開發許可及管理辦法」,讓地熱電廠可以加速建置。
台灣地熱發電發展目標是2025年20MW、2030年200MW。截至2024年3月,有4個地熱發電廠商轉,累計裝置容量7.29MW已併入電網,2年內隨著宜蘭土場2期、3期及台東紅葉、新北硫磺子坪等案場加入商轉,2025年20MW可望達標。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