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產階級消失中 富者愈富 吃掉中產財富8個百分點
時隔30年,主計總處在4月底再次公布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讓不少人心驚,尤其是兩個關鍵數字的增減,落實了長久以來大家的憂心。位於財富中間水準的族群,財富占比合計約三成,最有錢等級的財富占比則逾六成二。有錢人不只將窮人遠遠拋在後面,也吃掉中產階級的財富,造成相對貧窮感,所謂中產階級「返貧」現象在台灣出現了嗎?
主計總處調查結果顯示,相較1991年的調查,2021年台灣前20%富有家庭資產淨值是後20%的66.9倍,比30年前的16.8倍顯著提高,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其中更令人關注的是,位於中間水準的第三等分、第四等分財富占比合計30%左右,較30年前的38%,少了八個百分點,反觀第五等分財富占比從49.71%增加到62.68%,增加了12.97個百分點。一減一增,社會財富集中在最有錢的第五等分。
學者表示,「中產階級」定義,各國並無一致標準,會各自動態調整其社會認定的標準,也有人以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使用的中產階級定義,即家戶或個人所得介於全體所得中位數75%至200%,稱「中產階級」。學者認為,若以主計總處此次公布家庭財富報告,位於第三、第四等分位相對貼切,與社會主觀狀況接近。
數據發現,資產財富往最有錢的家庭聚集。2021年第三等分位資產淨值是906萬元(台幣,以下同),第四等分位是1581萬元,占比較30年前少了八個百分點。最有錢的第五等分財富占比則增加12.97個百分點、近1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最富有的家庭不僅把中產階級消失的八個百分點吃掉了,也讓最低財富的第一、二等分位的財富占比更少。
學者指出,中產階級消失的後遺症包括:消費需求下降,進而影響經濟增長;加劇貧富差距,擴大收入不平等的怨懟,從而引發社會不穩定及政治動盪。
面對中產階級的憂心,如何拉高薪資是其中關鍵。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會以附加價值與全球競爭力的高低來畫分不同產業屬性,要加強扶持具備附加價值或是高競爭力其中之一條件的產業,培養更多高薪就業機會,透過增加的稅收加強社會福利,否則光是拉抬基本工資,改變不了結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