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擬禁中國人進國家實驗室 稱「偷了整整一代人」

冰箱中最「危險」的食物 專家點名這3種

風機退役潮/找解方…報廢葉片運送難 就地裂解關卡多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台電期待未來能直接將裂解爐送到各地風場回收葉片。圖為裂解爐。(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電期待未來能直接將裂解爐送到各地風場回收葉片。圖為裂解爐。(記者曾原信/攝影)

位在桃園市龍潭區的「土地公能源公司」,空曠的廠區放著一袋袋白布袋,裡頭裝滿了粉碎後的玻璃纖維碎片,它們曾是台電風機的報廢葉片,若丟入剛研發出的低溫裂解爐,翻滾五小時後將能分解為底渣與石腦油,可望作為發電燃料。

台電在澎湖縣中屯村的八座風機將於今年4月除役,但玻璃纖維與樹脂製成的葉片至今沒有具有商業規模的回收方式。國際和台灣雖陸續研發出水泥窯等高溫燃燒模式,但龐大的葉片,光是運輸就是移動的耗能裝置。

台電期待未來能做到「到府服務」,直接將裂解爐送到全台各風場,減少運輸耗能。今年初將報廢的葉片交給業者測試,實務上卻是困難重重。

天力離岸風電公司是台灣唯一葉片製造商,2022年1月11日製造出全台第一支風機葉片,至今生產超過270支葉片,成為離岸風機本土化重要推手。

不過兩年來,隨著葉片逐漸增加,該怎麼處理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廢塑膠,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

一支支長達85公尺、比A380客機的巨大翼展還寬的風機葉片,排排放在天力位在台中港廠房的礫石堆上,彷彿整片的停機坪。

天力董事長吳坤達說,他過去從沒考慮過廢棄物問題,直到發現台灣常規處理事業廢棄物成本,若是應用在重達35噸的葉片上,光是處理一套風機三支葉片就要耗資上千萬台幣。

吳坤達認為,若比照歐美採破碎掩埋法,將是禍留子孫,採用高溫裂解方式,若燃燒不完全還可能產生戴奧辛等汙染物。於是他找上機械設備廠商,研發出低溫裂解爐,歷經一代代測試,從一支葉片要耗時兩個月才能燒完,如今只要半個月。

天力風電、機械設備找到位在龍潭的土地公能源公司。12月上旬,三座裂解爐擺放在空蕩的廠房內,由於還未拿到地方政府許可證,還不能實測。

開發出裂解爐的元利環球公司總經理蘇志宗說明如何操作,粉碎後的玻璃纖維,一次投入500公斤、反覆旋轉,以攝氏350度加熱四、五小時,排除處理後的石腦油與碳黑,都能回收再利用。

天力規畫增加到12座裂解爐,提升裂解效率。

不過,低溫裂解處理廢棄風幾葉片技術在台灣堪稱首例,光是要申請廢棄物處理許可證就不容易。蘇志宗坦言,目前僅回收廠拿到清運許可,工廠登記、處理許可還未取得。

桃園市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廢棄物處理方式從高溫、水溶、化學到物理處理都有不同領域許可,業者須向地方環保局申請廢棄物處理許可證,由專家學者審查,若認為技術可行,除文件審核也會要求現勘與試運轉。

早期常見廢棄物處理業者掛羊頭賣狗肉,高額收廢棄物,轉頭卻傾倒河川,讓各地方政府都不敢掉以輕心。若要進一步「到府處理」廢棄葉片,須向各縣市政府提出廢棄物清除處理計畫。地方政府的接受度將是一大考驗。

過去台灣為達到國家能源政策目標,從陸域風機到離岸風機都是倉促上路,將廢棄物這燙手山芋寄望於未來技術,20年過去,又該如何補破網?

台電期待未來能直接將裂解爐送到各地風場回收葉片。圖為裂解爐。(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電期待未來能直接將裂解爐送到各地風場回收葉片。圖為裂解爐。(記者曾原信/攝影)

低溫 高溫

上一則

自認「不安於室」 范姜泰基政壇轉劇組再回公職

下一則

風機退役潮/新北石門忍噪音20年 住戶拒當「綠能白老鼠」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