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棒球教父張滄彬:帶出三冠王 也算圓夢

「我兩度與國手失之交臂,埋怨、洩氣一段時間,後來轉念一想,沒當上國手就全力培養國手,這也算圓夢。」桃園市市政顧問張滄彬,是促成桃園三級棒球王國的靈魂人物,當選國手及加入職棒的子弟兵不計其數,他說「我只是做我喜愛的事」。
70歲的張滄彬,人生大半輩子投身桃園基層棒球運動,還贏得「桃園棒球教父」美名。來自嘉義縣的他,加入棒球隊完全是個偶然,完全沒料到「一日棒球,終生喜愛棒球」。
投打建功 卻當不了國手
「小學四年級,導師帶全班到操場跑一百公尺,我是全班跑最快的,原來是挑選棒球隊員,就這麼加入三和國小棒球隊。」不過,父母一句「打球可以當飯吃嗎」?堅持他在初中及高中階段要專注課業,他只能利用每個假日到球場「自我鍛鍊」。他說,家庭環境不好,想打好球必須比別人更認真。
斗六高中畢業後,張滄彬錄取台北體專棒球隊,「我記得當時有二、三百人報考,最後選了九人,我是第五名…」張滄彬在體專扎實棒球技能,夢想著有一天要穿上中華隊球衣出征,入伍服役進入陸光棒球隊更專注練習。
「每天晚上同袍睡覺後,我總是一個人對著鏡子揮棒二、三百次…」當時的張滄彬,不但是陸光隊主力投手,打擊能力也「從未掉過前五棒」。
參加世界盃國手選拔賽,他在對戰強敵可口奶滋隊完投九局失一分拿下勝投,冠軍戰對台電又打出關鍵安打,「原以為球隊拿了全國冠軍,能投能打還建功的我應可入選國手,結果隔天放榜,我的名字不在榜上。」
「北體恩師林敏政知道我很洩氣,要我別灰心,告知還有一次選拔,還是有機會選我加入代表隊。」張滄彬回憶,那次比賽陸光拿到第三、北體奪冠,原以為在恩師推薦下可以圓夢,但是最後還是沒當上國手,心想「既然與國手無緣,就好好當老師吧」。
出錢出力 發動好友助貧
張滄彬後來錄取桃園縣的國中教師,多年後因新明國小少棒隊學生進到新明國中,校方讓他重組青少棒隊,他想「年輕時沒當過國手,或許可培養年輕人當國手。」在嚴格訓練管理下,不但帶出全國冠軍,更開啟桃園「三冠王」霸業。
20多年來,張滄彬為新明、平鎮棒球隊出錢出力,不但自掏腰包捐贈多輛廂型車給球隊當交通工具,還發起好友圈醫師、企業家協助家貧學生在球場上發揮天賦,棒壇及桃園各界有感於他的貢獻,碰上他都尊稱一句「張老師」。
「一日棒球、終生愛棒球。」張滄彬每次談起棒球都露出炯炯有神的眼光。
他說,每人都有希望下一代完成自己未完成目標的念想,「我也是如此」,他很慶幸桃園的孩子不但球技扎實,品性更好,如今更是職棒圈搶著要的球員,這是桃園的驕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