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擬課100%電影關稅 BBC曝全球衝擊

好市多Vs.山姆俱樂部 到底誰更省錢

間性人「是男是女」難自決 追尋歸屬感一生哀愁

聽新聞
test
0:00 /0:00
59歲的丘愛芝是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創辦人,生命歷程與這個身分交織,讓她「混過」LGBT+各族群,尋找自己的定位。(圖/丘愛芝提供)
59歲的丘愛芝是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創辦人,生命歷程與這個身分交織,讓她「混過」LGBT+各族群,尋找自己的定位。(圖/丘愛芝提供)

同時具有雙性特徵者,過去被稱為「陰陽人」,現稱之「間性人」,據聯合國資料顯示,其發生率約0.05%至1.7間,估台灣約10萬至40萬名間性人。過去間性人無法選擇自己性別,幼年時即被家長指定,成年後可能再花大錢進行性器美容或重建手術,台灣醫師指出,政府應正視其需求,自費重建手術不合理。

間性人因染色體異常或疾病等原因,同時擁有男性與女性的生殖器官,但可透過性別矯正手術,切除睪丸、陰莖、乳房、子宮等,許多人幼年時被選定性別,成年時恐出現不認同感。因此,衛福部於2018年公告手術原則,建議若非經專業評估,不得為未成年間性人進行非必要的醫療矯正手術。

不過在此之前,台灣已有不少「間性人」在來不及有性別意識前,就被決定性別,於幼時接受過外生殖器矯正手術,而摘除其中一種性器官,有納入健保給付。

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柏諺表示,健保僅給付生殖器官摘除手術,但是間性人成長後,此時所需的隆乳、陰道與陰莖等重建手術,與乳癌切除後重建的義乳、睪丸癌摘除後的人工睪丸,皆為自費;隆乳要價25萬至40萬元(台幣,下同,約7600至1.2萬美元),陰道重建35萬至80萬元(約1.07萬至2.4萬美元),陰莖重建更高達60萬至100萬元(約1.8萬至3萬美元)。

衛福部是在7年前公告手術原則,間性人盡量應在18歲後,依間性人對社會適應狀態,再來決定是否需要「性別確認手術」、「性別肯認手術」。台灣跨性別醫學學會常務理事沈秉輝說,有太多間性人為了存到可以重建自我認同的性器官的金額,而耗費多年時光,也在過程中飽受社會眼光的折磨。

沈秉輝分享,曾有位40歲男性並不曉得自己是間性人,幼時由醫師修補尿道下裂,但成年後陰莖發展短小,希望能增大自己的陰莖,但重建過程卻耗時半年以上,需自費數十萬元,因過程冗長加上費用不足而作罷。

沈秉輝說,這類因重建費用而卻步的間性人不在少數,但因間性人為先天生理異常,商業保險不見得給予理賠,當事人只能努力籌錢才能進行手術。

台灣第一位公開間性人身分的丘愛芝生命歷程與這個身分交織,讓她「混過」LGBT+各族群,尋找自己的定位。她說,政府應將間性人去病理化,視為一種生物自然現象,待當事人成年後自行決定性別,別讓醫師、戶政機關消滅性別。而長大後選定性別後,手術費用應由健保給付。

「同性戀能以生理性別區分,間性人才是真的不男不女」59歲的丘愛芝自嘲說道。她的身分證性別為女性,但胸部未發育,也沒月經,她是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創辦人。

丘愛芝一度自認是LGBT+,但還是仍遭歧視。異性戀路難走,因為沒有陰莖,不屬於男同志,後來選擇女同志,最後對方以一句「你太像男生了」,愛情黯然收場,那時丘愛芝想「我連演女同志都演不好,還有誰會愛我?」

丘愛芝說,這個身分雖帶給她痛苦,也讓她經歷精彩豐富的人生,探索不同的性別,現在的她不想再演各種性別、性傾向者,現在只想演自己,繼續爭取間性人權益,盼為這群散落在性別光譜中間的人,開創更寬廣的世界。

健保 同志 歧視

上一則

美刪「不支持台獨」學者:有討論空間

下一則

冷眼集/墜機忙甩鍋 賴政府別把預算當遮羞布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