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秀賢神隱多日將現身 明親上火線開記者會

影/東加發生規模7強烈地震 引發海嘯警報

年底可別生病?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設限 民眾憂就醫障礙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動「個別醫院總額」,限制醫學中心門診量,醫界擔心這是要病人「年底別生病」。圖為醫院看診拿藥人潮。示意圖。(記者邱德祥/攝影)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動「個別醫院總額」,限制醫學中心門診量,醫界擔心這是要病人「年底別生病」。圖為醫院看診拿藥人潮。示意圖。(記者邱德祥/攝影)

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動「個別醫院總額」,訂出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需低於55%的指標,民眾憂心新制會形成就醫障礙,醫學中心也擔心影響營運。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不會只看最後數字,還會參考就醫成長人數、就醫人次、每次就醫單價、疾病複雜程度等,健保署也可提供分析,建議哪類患者應被下轉,幫助達標。

不過前健保局總經理、陽明交大教授張鴻仁認為,「管制措施只能管制使用者,而非供給者。」地方政府衛生局限制醫院不得拒收病人,健保署限制醫院門診營收,最終恐導致醫院只能減少門診量。

限制醫學中心門診量,部分醫院表示執行困難,醫界擔心這是要病人「年底別生病」。石崇良認為,個別醫院總額上路後,醫學中心只要做好急重症收治,即使減少門診,也不會影響整體營運,只是服務轉換;他強調,多數醫院只需「維持現狀」,只有少數醫學中心受影響。

石崇良說,目前醫學中心門診營收占比平均為55%,區域醫院為56%到57%、地區醫院60%醫學中心應投入急重難症照顧,門診輕症或控制中的慢性病患可下轉,才符合分級醫療的精神。必要時健保署將提供分析,讓院方了解哪些檢驗檢查可減少、哪些患者可下轉。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醫院降低門診營收占率,除透過關閉夜間、假日門診外,隨醫療科技進步,許多手術在門診進行,且急診就診患者也被計入門診營收,健保署應重新設計門診給付計算公式,排除此類急重症門診治療,門診給付點數占率就會下降。

張鴻仁指出,醫學中心看病費用高,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不會沒事往大醫院跑,學者及官員認為分級醫療應由基層診所轉診,不如管制民眾不可直接至大醫院,但政府無法管制民眾就醫,只能從醫院下手。在不漲保費前提下,要保障點值每點0.95元,只好提出醫院個別總額,再端出門診營收限制,凸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問題是整個社會不願掏錢增加醫療支出,這不是健保署的問題,付費者代表也須檢討。

健保 保費

上一則

半導體護國群山太吃電 台灣夜間供應恐亮警戒橘燈

下一則

曹興誠上榜文總執委 藍委:綠只要以抗中為由都沒問題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