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年人均GDP達3萬3983美元 超日趕韓

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台灣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為3萬3983美元,與亞洲主要國家相比呈「超日趕韓」,日本同年為3萬2859美元,南韓為3萬6132美元。主計總處認為,未來四年若經濟成長維持3%且匯率穩定,人均GDP可望達4萬美元。
國發會去年向行政院報告未來四年(2025年至2028年)國家發展計畫,希望人均GDP能突破4萬美元;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也表示,希望能在2028年達標。
主計總處2月底更新台灣去年人均GDP為3萬3983美元,與亞鄰國家相比,超越日本的3萬2859美元(IMF估算),但遜於南韓的3萬6132美元(IMF估算),儘管南韓去年政局混亂,但人均GDP仍較2023年成長。
其餘亞洲四小龍國家人均GDP更高,香港去年為5萬4113美元,新加坡更突破9萬美元大關、達9萬689美元。
至於2025年亞洲主要國家人均GDP表現,主計總處預測台灣為3萬5106美元,IMF預測日本為3萬5611美元、南韓3萬7675美元、香港5萬5608美元、新加坡9萬3956美元。若按此預測,今年台灣又將被日本反超。
觀察台灣人均GDP變化,經濟部資料顯示,台灣在1992年為1萬768美元,歷時19年突破2萬美元,在2011年達2萬866美元;之後僅花一半時間、歷時10年即突破3萬美元,於2021年站上3萬2944美元;2024年續創新高,來到3萬3983美元。
對於4年突破4萬美元目標,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表示,「不是沒有難度,卻也不是很離譜的目標」,若接下來4年我國經濟成長率維持約3%成長,且匯率穩定,是有機會。不過他強調,不能只看短時間數字目標,重點是要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和附加價值率,且要均衡發展才更為重要。
蔡鈺泰表示,人均GDP亦受匯率影響,當匯率貶幅較大時,即使經濟成長率往上走,但是按美元計算的人均GDP仍可能衰退,例如2023年人均GDP為3萬2442美元,與2022年3萬2827美元相比為減少,但當年經濟成長率仍是成長。
蔡鈺泰指出,通常經濟成長表現佳時人均GDP就好,但前提是匯率沒有太大波動。理論上景氣好、出口就好,只是人均GDP不只受實體經濟活動影響, 還有金融因素,包括股匯市資金流向、美元角色等,多少都會有一點干擾。
蔡鈺泰表示,2028年台灣人均GDP要達4萬美元目標,雖然仍有滿多變數,但並不算太誇張的目標,仍滿有機會達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