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等待周末美中貿易談判 道指跌逾百點 股指本周收跌

涉「非法入侵」ICE拘留所 紐瓦克市長被捕

冷眼集/防衛韌性的背後 民需忍無血可用

民眾排隊等待捐血示意圖。(記者趙容萱/攝影)
民眾排隊等待捐血示意圖。(記者趙容萱/攝影)

「軍血民用」是台灣醫療用血實況,官兵承擔遠超人口比率的捐血量。如今國防部打算自設血液分配機制,技術面必然遭遇問題,但並非無法解決。真正的教訓是,政府標榜的「防衛韌性」,必定帶有痛苦與不便,絕不僅是慷慨激昂的高調。

血液製劑難以久儲,平時官兵所捐血液,仍會轉至民間醫院。至於敏感的回饋金問題,由於軍方血液機制的開銷必來自國防預算,無須向醫院收錢。因此可以研擬辦法,軍方提供血液給民間醫院,回饋金仍可部分挹注血液基金會,以免其運作受影響。

儘管如此,一條鞭變成雙頭馬車,效率難免打折扣,造成資源浪費。對社會大眾而言,更曝露一個殘酷現實:平時社會的用血需求,就得靠官兵挽起衣袖才能夠打平;一旦戰爭爆發,軍方卻必須截斷對民間的供應。此時民間需血的傷患也將大增,但到了醫院,卻可能無血可救命。

進一步說,台灣社會過去三、四十年的民主化與自由化,相當程度與「去軍事化」同步。民眾急於擺脫過去黨國體制,也一併拋棄當年為備戰考量。例如中山高特意設計戰備跑道,也代表必須強徵更多民間土地,以及嚴重影響周邊社區發展的禁限建;後來興建的二高、北宜高,再也沒有類似設計,甚至中山高的中壢戰備道,也在「便民」理由下裁撤。一旦開戰空軍戰機很難藏身,卻已難覓開設臨時機場的地段。

又如大量倚賴天然氣發電,固然滿足拒絕核能風險與燃煤空汙的堅持,代價卻是國家半數能源,押寶在一艘艘跨洋而來的天然氣輪船,如此還要提「韌性」,天下恐無更大笑話。

近年「國家安全」被高唱入雲,許多人動輒對異己者拋出罔顧國家安全的帽子;號稱體驗戰爭的「民防」課程,更儼然成為新興產業。然而因應戰爭所需的措施,與效率、經濟性、甚至個人生命財產安全,往往是互斥關係。所有「韌性」的來源,都必須是血、淚、汗的付出,不能操之在己,更無法隨時「登出」。如果感覺不到這些痛苦,代表營隊只是擺樣子。昌言和平與疾呼備戰,都不能無限上綱。

天然氣 國防部

上一則

毆打、踹踢、坐壓…新竹幼兒園爆虐童勒令停業 負責人收押

下一則

綠消滅對象?謝龍介:在柯文哲案「偵查大公開」學到很多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