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故事走讀串聯文化地景 學生當記錄人「拍片說家鄉故事」

台灣台南市教育局推動「家鄉故事繪本走讀計畫」,以「親子共讀」為主軸,串聯南區、佳里、麻豆、善化、大內區等區內特色路線,透過親子共讀、社區踏查與影片創作,讓學生從故事中出發,轉化為家鄉文化的記錄人。
計畫分「親子組」與「校園團體組」,廣邀南市國小三年級至國中學生組隊參加,並拍攝短片做為創作成果。學生可從三條指定走讀路線中擇一參與,包括南區「歡喜迺灣裡 大呷古早味」、佳里區與麻豆區的「鬥鬧熱」藝陣文化之旅,以及善化與大內區的「酪印幸福」農食文化探索,或從已出版的繪本中選擇走讀路線。學生透過導讀、實地踏查與影像紀錄等歷程,培養觀察力、表達力等素養。
西港國中學生以「甘味」為主題,走讀南區「歡喜迺灣裡 大呷古早味」路線中的在地美食場景,走訪甜圓飲冰室、蓮華素食與甘味囍餅蛋糕店,透過鏡頭記錄美食背後的故事與人情。他們不僅品味味道,更以創意方式訪談與記錄,將地方文化轉化為富有溫度的影音作品。
和順國小學生走讀該校「行喲!走聖火」繪本路線,走訪保安宮、美食商家與台灣歷史博物館。他們以攝影及文字記錄社區的變遷與文化風貌,學習從觀察轉化為表達,逐步培養敘事與影像語言能力。
南區「歡喜迺灣裡 大呷古早味」路線出自於繪本「喜事竹夢」、「走揣灣裡啥物味」、「走揣灣裡古早味」;佳里與麻豆的「鬥鬧熱」藝陣文化之旅,出自於「奉中奇緣」、「蜈蚣治水」、「謝厝寮的金獅陣」、「尋循善柚」等繪本。
善化與大內區的「酪印幸福」農食文化探索,出於「夏天幸福的『酪』印」、「阿成的外婆家」、「牛鈴若響」、「酪印幸福」等繪本,學生除參與走讀,也拍攝活動歷程參與評選,透過閱讀、實境、創作的整合實踐,讓學生在踏查中看見文化、在閱讀中培養自信、在創作中發聲,進一步讓家鄉故事持續傳承。
兒童家鄉故事繪本創作已出版88冊,涵蓋全市36個行政區,今年將達成「區區有繪本」的目標。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此次走讀活動是深化繪本應用的延伸實作,透過閱讀、探索與創作三位一體的學習歷程,不僅讓孩子認識地方,更以行動參與家鄉文化的保存與傳承。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