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8成兒少黏螢幕 國中迷IG 國小滑抖音 逾8成運動量不足

兒童節將至,兒福聯盟昨公布一份針對5至9年級學生進行的「2025年兒童休閒娛樂現況調查報告」,數據指出,在休閒時間運用上,兒少幾乎每天都進入網路世界,包括觀看網路影片,其中國小逾79%、國中83%,實體世界中的全身運動參與度偏低,每周有運動7小時的台灣兒童不到兩成,顯示現代社會中,靜態、虛擬的娛樂正逐步主導兒少生活。
兒盟調查指出,國小與國中生的休閒活動以線上的靜態娛樂為主,例如觀看網路影片和玩遊戲,這些久坐活動導致運動參與度偏低,隨著年齡增長,兒少對運動的興趣逐漸減少,從國小近60%降至國中僅48%,不到半數。
調查也發現,男生普遍偏好手機遊戲,比率高達九成,而受電玩與實況文化影響,兒少常追蹤的YouTuber,前幾名多與遊戲相關。女生則傾向觀看YouTube、短影音與聽音樂,尤其熱中追星,K-POP風潮持續影響校園。
數據也指出,國中生比國小生更依賴社群媒體,38%長時間使用才滿足,即使無特別需求,仍有超過半數的國中生和四成以上的國小生忍不住滑手機,顯示兒少對社群媒體的高度依賴性。年齡差異上,國小生偏好TikTok(抖音),國中生則多用IG。
令人擔憂的是,每5位國中生就有1人因無法使用社群媒體而感到煩躁,影響專注力與情緒穩定。
兒盟說,調查發現運動能顯著提升兒少生活滿意度,有運動的兒少正向情緒顯著較高,負向情緒明顯較低;而靜態娛樂的滿意度較低,長時間遊戲甚至降低幸福感,孩子越玩越不快樂。
學者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少每周至少運動7小時,台灣達標者不到兩成,遠低於美國的42%,建議家長及早培養、注重孩子身體動作的平衡發展。
調查指出,台灣低年級兒童無規律運動者占約兩成,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少每周至少運動7小時,而台灣達標者不到兩成,遠低於美國的42%,即便有運動習慣,僅約三成達到如游泳、打籃球、踢足球此類中強度以上運動,低於日本的63%。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