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撒幣設化妝間?赫塞斯被諷「五角大廈公主」

加州綠卡華人夫婦返鄉三周 被海關警告離美太久

青年居多…台網路成癮就醫人數3年增2倍 長者多遭詐才確診

台灣四年前將「網路成癮症」納入疾病治療項目,健保署統計因網路成癮就醫人數,從2021年的294人增加到2024年的881人。(記者林伯東/攝影)
台灣四年前將「網路成癮症」納入疾病治療項目,健保署統計因網路成癮就醫人數,從2021年的294人增加到2024年的881人。(記者林伯東/攝影)

台灣於4年前將「網路成癮症」列入疾病治療項目,健保署統計就醫人數,2021年294人,2024年增至881人,患者以13至15歲男性居多,愈來愈多青少年因網路成癮影響生活,而接受治療,但2024年就醫的60歲以上民眾也有78人,年逾80歲者甚至有22人,而這些高齡患者處境可憐,多半被詐騙集團鎖定,財產盡失,子女發現後,陪同就醫,而被確診。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指出,近900人被診斷為「網路成癮症」,但實際罹病人數遠高於此。全球估計網癮盛行率約3%,台灣約70萬人符合診斷條件。若以中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症」盛行率10%推估,台灣約8萬名青少年需接受治療,換算後實際就醫者僅約0.13%,絕大多數患者未接受診斷與治療。

「大部分案例係在成癮且嚴重影響生活,才送至醫院。」臧汝芬說,日前收治一名14歲國中男生,因憂鬱、暴力行為而被強制就醫,問診時發現,個案課業壓力沉重,成績不如預期,而產生挫折,進而沉迷線上遊戲尋求成就感,於是翹課、說謊,躲到網友家打電動。在一年內情況惡化,家長限制上網,他就揚言自殺,在斷網後,居然對母親拳打腳踢,送醫才確診為成癮。

至於就醫人數,男多於女,臧汝芬表示,臨床觀察網路成癮症男女比率應該相似,只是男性病態行為更為明顯些,較容易出現自殘、暴力行為。女性則偏好情緒依附與互動性高的內容,如IG或聊天平台,將按讚數與點閱量視為自我認同。

在治療上,網路成癮分為「線上遊戲型」與「非線上遊戲型」,113年就醫的881人中,線上遊戲型占789人,其中男性602人、女性187人;非線上遊戲型則為99人,男性56人、女性43人,臧汝芬說,這與臨床觀察趨勢相符。

網路成癮診斷目前是透過9大症狀評估,包括經常想著與網路有關的事、無法控制上網衝動、需花愈來愈時間上網才能滿足、幾天不上網就感到不安或憤怒、上網時間總超過預期、難以控制或減少使用網路、花費大量時間上網、為了上網不擇手段、明知已對身心造成影響仍無法停止;若有符合其中5項,即可診斷為網路成癮。

臧汝芬強調,若成癮行為超過一年,且影響日常功能,更難矯正,家長應關注孩子網路使用狀況,及早介入管理,避免孩子陷入網癮困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洪珊說,成年人網路成癮問題不亞於青少年,對生活影響甚至更大。男性個案大都沉迷於線上遊戲、色情影片、線上賭博。

至於成年女性,則容易沉溺於網路聊天,在空巢期或家庭支持不足時,更易被詐騙集團趁虛而入。1名退休女教師與先生分居、子女在國外,長期獨居,在網路上結識1名自稱美國空軍的男子,每天交談,對方噓寒問暖,而她定期匯款,一年內匯出3000多萬元台幣,待子女發現後,才揭發整起事件。

「長者可適度使用網路,需警惕成癮風險與詐騙陷阱。」洪珊說,對長者或孤獨者而言,網路世界提供短暫陪伴與慰藉,但過度依賴恐損害情緒、財務與人際關係,甚至加深孤立與空虛感。

詐騙集團 健保 退休

上一則

丟包喝醉閨密「助撿屍」女律師等三人被起訴

下一則

新聞評論/南部業者遭川普重擊心聲 賴清德聽到了嗎?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