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將簽行政命令 減輕進口汽車及零件關稅衝擊

無證客使用假名假證件 卻因社群網站照片露餡被捕

醫師開藥考慮利潤 扭曲醫療生態 小總額制傷害就醫權益

為因應個別總額,某醫學中心透過螢幕提醒醫師「敬請開立藥品時,同時考慮醫療經濟學之成本效益」。 (圖/醫師提供)
為因應個別總額,某醫學中心透過螢幕提醒醫師「敬請開立藥品時,同時考慮醫療經濟學之成本效益」。 (圖/醫師提供)

中南部各大醫院「個別醫院總額」上路多時,早已擬妥配套,就有醫學中心在醫師看診螢幕巧妙地提示,於每一藥物前標示符號,「◎」建議優先選用(因藥價差高、利潤高),並強調「敬請開立藥品時,同時考慮醫療經濟學之成本效益」。

該醫院主任級醫師表示,「▲」代表藥物成本次高、「※」則是藥品成本最高,這些提示雖無強制性,但每季院務會議時,如該科別的績效較差,勢必遭到檢討,在這種氣氛下,大部分醫師當然習慣勾選「◎」類藥物。

至於罕病藥物,對醫院來說,宛如賠錢貨,占了總額,幾乎沒有藥價差可言,該院就將這類昂貴藥物列入臨時採購名單,採取事前申請,由醫師提出報告,但依照慣例,幾乎都會被打回票。從其他醫院轉介過來的罕病患者,該院能推就推,告知該院尚未備藥,建議至某公立醫學中心。

南部某醫學中心醫師表示,在實施小總額後,醫療生態逐漸遭受扭曲,自費項目較多的外科成為醫院發展重點,至於兒科、內科,因單純開藥,幾乎沒有手術,成為院內弱勢科別,常被提醒,如果診次超過警戒值,就必須停止收治患者。

愈來愈多醫院實施「醫師小總額」,讓醫師擔起管理之責,每月、每季看診及手術等醫療給付點數均設有上限,如超過上限,可能被迫休診、休刀。一名醫師無奈地說,若每家醫院都比照辦理,患者就醫困難度變高。

對於個別總額,服務於某大型醫療體系的醫師同樣感受深刻。他表示,連續假期各分院是兩樣情,已執行小總額的分院常以「體恤醫護人員」為由,宣布停診。未執行小總額的分院則以「照顧在地居民」為由,照常看診,箇中原因,醫師們心照不宣。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總額全面上路後,掛號難度變高,有醫師提醒,患者務必「跟好車」,只要某次未到診,可能很難掛上門診,須至門診現場等待加號,或是自費看診,每次掛號費用兩、三千元台幣起跳。

上一則

他1天8次偷拍兒童如廁 竟判無罪 司法官看判決:很難過

下一則

台公費教師解約率近15% 寧賠20萬轉職 師資流動愈發嚴重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