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H1B新政之亂 她在首爾轉機急哭:該回鄉還是返美?

疑受放射汙染 全美31州召回8萬袋蝦

每年約2000件 近5年嬰幼兒受虐案增加 8成4是父母下手

家長虐待嬰幼兒原因 製表/元氣中心
家長虐待嬰幼兒原因 製表/元氣中心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2000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9成3為家內案件,幼兒父母為主要施虐者,達8成4之多,讓雙親抓狂、動手施暴的原因往往是孩子亂丟玩具、不睡覺等事。

衛福部保護司昨公布最新統計,在少子化趨勢下,台灣0至6歲嬰幼兒受虐比率仍持續增加,近5年來成長1.2倍,每年約2000名嬰幼兒受虐,超過9成3為家內案件,施虐者以父母占比最高,達84%。父母「抓狂」原因以生活規範、作息、飲食為大宗。

至於嬰幼兒遭受不當對待類型,以身體不當對待比率最高,占49%,其次是疏忽照顧(44%)、言語暴力(7%)。張秀鴛表示,幼兒身體遭受不當對待,常發生於家長情緒失控之際,動手毆打,或用力搖晃嬰兒身軀等;疏忽照顧則有獨留、營養不良、生病時未陪同就醫。

進一步分析父母「抓狂」原因,以生活規範、作息、飲食問題為大宗,占52%,細究原因幾乎都是小事,例如孩子晚上不睡覺、才剛換尿布又漏尿(便)、孩子玩具亂丟等。張秀鴛說,國內曾有新手媽媽幫幼兒洗澡時,只因寶寶在浴盆裡排便,她情緒失控,竟施暴致死。

造成家長「抓狂」的原因,另外有不耐孩子哭鬧(18%)、獨留孩子等教養知能不足(15%)、家長衝突波及(8%)、家長精神及藥酒癮(5%)、家庭照顧壓力(2%)。

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楊珮璉表示,父母照顧孩子時應採取停止自責,看見孩子的需求及多聽正向建議的「停、看、聽」三原則。

楊珮璉說,常見新手媽媽於坐月子期間獨自照顧寶寶,無法休息入睡、情緒焦慮,但周遭的人卻回應「帶孩子就是如此」,感受遭到忽略。

楊珮璉指出,寶寶的安全感來自規律作息,此外,家長應學會情緒表達,並自我照顧,重拾育兒信心與動力,理解育兒有多元方式,多聽正向建議與支持,減少自責。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表示,曾看到17歲小媽媽因不滿同齡的小爸爸幫學妹慶生,而情緒失控,任3個月大嬰兒哭鬧整夜。另有年輕媽媽因孩子發展遲緩而情緒不穩,動手毆打,提醒育有特殊病症幼童的家長,務必積極陪同治療,對外尋求支援,不要孤軍奮戰。

兒虐事件頻傳,平均每年約2000件,8成4施暴者為幼兒父母,常因情緒失控而下重手...
兒虐事件頻傳,平均每年約2000件,8成4施暴者為幼兒父母,常因情緒失控而下重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上一則

聯姻薄瓜瓜遭連結賣器官 羅東博愛醫院:有醫學常識都知不可能

下一則

烏來留不住泡湯客 觀光陷低潮 學者:礁溪較平價更吸客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