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約市高齡化逐步嚴重 近6成長者無退休金

外國電影徵100%關稅?業者:華語獨立電影恐在紐約消失

台灣有電影新浪潮嗎?李遠:很有希望 吳念真:我比較悲觀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吳念真(右)與小野(中)2008年應聯合報文學沙龍之邀,在台北故事館來了一場朗誦PK大賽。(本報資料照片)
吳念真(右)與小野(中)2008年應聯合報文學沙龍之邀,在台北故事館來了一場朗誦PK大賽。(本報資料照片)

小野到現在還記得,他和吳念真一起向中影遞辭呈後,在公司電梯口遇到一位老導演,笑著對他們說:一個時代終於結束了。

1980年的年頭和年尾,還在念輔大會計系夜間部的吳念真,和剛從美國放棄分子生物學者光明前途返台的小野,先後進了中影公司。兩人在一個沒窗戶、暗矇矇,被朋友形容為「好像墮胎祕密醫院」的辦公室共事8年。重用他們的中影總經理明驥是從國共內戰戰場走出來的前情報員,總說自己可以在千軍萬馬前舉著手榴彈衝出生天。這次,他把手中僅有的一切託付給兩位30多歲的年輕人。回憶推動新電影浪潮的這8年,小野說,他們啟用一批30多歲的電影人,取代一批50多歲的電影人,「想想很可怕呢,我們現在都70多歲了。」

1992年「無言的山丘」獲金馬獎五大獎;小野(左)、導演王童頒發最佳著劇本獎給吳...
1992年「無言的山丘」獲金馬獎五大獎;小野(左)、導演王童頒發最佳著劇本獎給吳念真(中)。(本報資料照片)

問:當年「新電影浪潮」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吳:我一直認為台灣沒有新浪潮過,觀眾還沒有變。

法國新浪潮是整個社會的思維都在改變,累積出來才是新的電影出現。台灣不是,台灣的新浪潮是在武俠片賣不了、愛情片或賭片也賣不了的時候,中影用很便宜的價錢,讓這些年輕的導演試試看。

這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每個人想拍的都太像台灣史,是一種身分的認同或歷史的追溯,但拍的東西太像了,這邊拍超級國民,那邊拍悲情城市,拍到最後都一樣。而觀眾沒有改變,思維審美與對劇情的需求從當時到現在都沒改變,8點檔到現在還是這樣。

小野:我的看法比較不一樣。那個時代的氛圍只有電影不變,其它都變了,只有電影一直活在一個封閉、只能講一些跟現實無關的東西,因為電影檢查不准你拍其他的東西。那時電影不是黑社會寫實片、就是瓊瑤那種愛情電影或武俠片,沒有一個電影敢面對台灣的現實,而台灣的現實已經在文學和藝術裡。

小野(左)、吳念真(中)1988年赴新加坡參加台灣電影節受訪。他們當時還在中影工...
小野(左)、吳念真(中)1988年赴新加坡參加台灣電影節受訪。他們當時還在中影工作。(圖/小野提供)

問:這個時代的新浪潮是甚麼?還會有新電影/新戲劇,或是任何文化浪潮誕生的可能性?

吳:滿難的。你要拿到Netflix上跟全世界競爭。我們那個年代,片子還有可能去參加一些大的影展,讓更多人看到,但現在我們連參加大影展的機會都很少。現在面對的是更大的世界,競爭對象在全世界。

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工作人員合影,吳念真(左四)與小野(左五)當時以為這是...
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工作人員合影,吳念真(左四)與小野(左五)當時以為這是中影畢業照。(圖/小野提供)

小野:我覺得很有希望,因為我是文化部長。

吳:他不能跟著我講啊,不然明天就下台。

小野:我們兩在中影的時候,我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你承不承認?

吳:我承認。

綠光劇團2017年轉戰舞台劇,當年作品「寂寞.光棍船」,改編自吳念真(右二)及小...
綠光劇團2017年轉戰舞台劇,當年作品「寂寞.光棍船」,改編自吳念真(右二)及小野(左二)短篇小說。(圖/綠光提供)

聯合報1977年第二屆小說獎,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右起)、孟瑤、小野、李赫、吳念...
聯合報1977年第二屆小說獎,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右起)、孟瑤、小野、李赫、吳念真合影。(本報資料照片)

墮胎 瓊瑤 Netflix

上一則

病況正向發展 陳菊移出加護病房 住自費病房1日上萬元

下一則

小野寫百本書「為父報仇」吳導說故事煽情「受母影響」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