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2026年冬奧復出?30歲羽生結弦這麼說
![羽生結弦。(路透資料照片)](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5/01/26/31390693.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
日本花滑王子羽生結弦在不久前度過了他的30歲生日,並在生日當天開啟了他的第二次個人巡演「生命的回聲」。這是繼「禮物」和RE_PRAY後,羽生結弦自己擔任演出和製作總指揮的個人冰演「冰上故事」的第三部。
與前幾次個人冰演每次最多推出兩三個新節目不同,「生命的回聲」正篇12個節目多數是新節目。羽生得以借此講述一個完整的關於追尋「何為生命」之問答案的宏大故事。他從小時候就開始思考生命倫理,在大學期間也學習過相關課程。他把自己對哲學的興趣和對「活著的意義」的思考融入了這個自編、自導、自演的「冰上故事」裡。
羽生結弦說:「我要表達自己的時候,花樣滑冰依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方式。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使用花滑(這種方式),我感覺我能夠像使用語言一樣駕馭花滑。這種感覺更接近思考我自己想說的話。」
自從2022年7月宣布不再參加競技比賽,轉戰職業花樣滑冰,羽生在花滑節目的表達方面投入了更多時間和精力。他說:「之前在比賽的時候,為獲得分數,我必須要完成跳躍。我一邊始終在思考諸如步伐的構成、旋轉的圈數等等,一邊也要考慮配合音樂。現在正因為變得更加自由了,我編排節目就會考慮節目是否表現了這支曲子以及我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
對表達的追求使花滑對羽生結弦來說早已不僅僅是一項運動。他說在創作節目時,自己不是單單從花滑的角度去考慮,而是作為表達的一種體裁,把多種東西融入進去,努力吸收那些自己看了覺得很酷、很優美的內容。
沒有了比賽時的條條框框,他甚至嘗試即興表演。盡管他的三個「冰上故事」都是和一位日本頂級編舞師合作,但他相信完全相同的東西是無法重複的,「要想表達真實的感情的時候,即興表演更好。」
不過他坦承,要想隨心所欲地表達非常難。他想盡量創作出新的、有獨創性的動作,而他擅長的動作,那些根深蒂固地印在他的身體裡的動作和編排會不自覺地夾雜進來。而且,他說,花滑本身與田徑運動不同,即使只是單純的手部動作,腳下也會滑動,所以,有時即使他想著要做這樣的動作,卻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做不容易做到的事,到達前人未到達的境地是這個曾經19次打破世界紀錄並獲得雙圈大滿貫和超級全滿貫的花滑王子所不懈追求的。
他說,他現在平均每天練習5個小時左右,長的話6個小時左右,有時一周休息一次。這樣的練習量比之前還要大。因為比賽的時候一個節目最長也就4分30秒到4分40秒,而他現在必須持續不斷地表演兩個小時以上。這就要求肌肉的質量,還有肺活量都要跟得上。
他用槓鈴和啞鈴等重物鍛煉爆發力,注意培養自己的耐力和專注力,還訓練滑兩個半小時所需的呼吸法、表情管理,另外還有表演時候的核心力量。
他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有完全休息的日子。頭腦中一直在思考表演的內容,進行意象訓練。他說自己依然喜歡打遊戲,但是最近訓練量很大,不訓練的日子反而不知道幹什麼好了。
技術上足以匹敵現役選手,表現力日臻完美,體力也是驚人。但是針對流傳的種種他會不會參加2026年冬奧會的猜測,羽生結弦說今後並沒有重返賽場的打算。
「現在我終於可以追求首先是自己想要看到的花滑表達方式,滑行、跳躍、旋轉等等。我現在滑冰時周圍都是真正想看我滑冰、希望我滑冰的人。我終於來到了這樣一個世界,在這裡,我能夠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滑冰,自己覺得好看、覺得非常棒的滑冰也能得到大家的好評,現役選手還是算了吧。」
沒有了評委的打分和獎牌的成色這些直觀的標準,這位職業花滑選手說,觀眾的期待是他不斷努力的原動力,冰演現場的氛圍和觀眾的熱情就是他評判自己工作的標準。
羽生說,正因為觀眾總是過來看他表演,他才能努力。獨自一個人的話,就無法向任何人傳遞想法,那麼這樣的所謂表達,其實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就會變成非常空洞的東西。有傳遞的對象,而且這些對象也期待他的表演,這是他的動力。「所以我現在非常非常看重向對方傳遞了我的想法這一點。」
比起現場觀眾歡呼聲和掌聲的大小,他更在意現場溫暖的氛圍。「前來觀看我表演的觀眾,他們不關注我是成功還是失敗,是贏還是輸,只是單純地來欣賞我的表演。」羽生說,「有這樣的瞬間,我能真切感受到現場的熱情,觀眾非常沉浸在我的故事和節目中,這就是我的評判標準吧。因為我是為了大家在滑冰。」
正是因為有為大家而滑冰的想法,所以羽生結弦經常說:「無論如何我都要努力,哪怕縮短我的壽命,不然我自己都無法接受。」他會在每次演出接近尾聲時一遍遍地向現場觀眾道謝鞠躬,哪怕已累得喘不過氣來;會在結束時提醒觀眾,回家路上要小心。
曾經,羽生想像30歲的自己那不是大叔嘛,而在「生命的回聲」生日場結束後,他對媒體記者們表示,如果換成棒球或者足球來思考,從30歲開始才是經驗、感覺和技術逐漸達到頂峰的時期。
正如他所說:「我當然也認為30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年份,但是在我心裡卻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單純地重複了30次12月7日。目標呀夢想呀,這些東西每天都在變化。比如,回聲(冰演)開始了的話,我就會想在‘回聲’中表演出色,一旦‘回聲’結束了,我又會開始拼命地努力去做別的事情。」
在花樣滑冰這個運動壽命相對較短的項目中,或許對於大部分選手來說,30歲是早已從台前轉入幕後的年紀,而對於羽生結弦來說,30歲可能僅僅是大了一歲。羽生結弦這個名字未來可能還會和許多「第一次」相關聯。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