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社安局沿用60年的程式語言 成為爭議焦點

擺脫貿易和通膨阻力 能源股帶動漲勢 史指收創新高

關節痛風長結晶石 腳腫無法穿鞋 醫:化掉得長期服藥

聽新聞
test
0:00 /0:00
1名患者的痛風結晶石體積經服藥治療,半年減少超過8成,但仍看得出體積仍不小。(圖/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1名患者的痛風結晶石體積經服藥治療,半年減少超過8成,但仍看得出體積仍不小。(圖/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台灣一名60歲男性罹患痛風性關節炎超過35年,因長期不願配合醫囑服用降尿酸藥物,痛風結晶石在多處關節沉積,雖多次嘗試服用降尿酸藥物,結晶石仍無法消除。後來經治療,患者的痛風結晶石體積半年減少超過8成,也才順利重新能穿鞋走路。

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說,痛風性關節炎發生主因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並因尿酸飽和而形成尿酸結晶。當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或軟組織處時,就會引發免疫系統活化,造成發炎。從前被稱為「帝王病」,因為只有高普林食物充足的狀況下,才有機會因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發關節炎。現在因民生富足,高普林食物已成日常,加上果糖與飲酒習慣愈來愈普遍,使得昔日的帝王病進入尋常百姓家,更讓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年齡大幅下降。

他說,血中尿酸濃度越高,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族群中,預後會比血中尿酸濃度低的病患來得差。血中尿酸的來源,除了攝入含普林的食物外,本身也可以從體內的肝臟、小腸、肌肉及血管內皮層製造產生。血中尿酸濃度上升,有9成是因為尿酸排泄不足,只有1成左右是因為體內製造過多所導致。

高尿酸血症不一定會發生痛風性關節炎,一但發生超過三次痛風性關節炎之後,飲食控制已經無法減緩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頻率,此時就必須針對尿酸過高的原因,並參考病患肝腎功能,以及是否有腎結石病史或有無痛風結晶石沈澱,來給予病患不同機轉的降尿酸藥物。

霍安平說,治療高尿酸血症的藥物有3大類,第一類是增加尿酸從尿液排出的比例,第二類是抑制酸在體內生成,第三類是將尿酸分解成不活化且溶解度較高的尿囊素和過氧化氫。但不管使用哪一大類的藥物來治療高尿酸血症,都需要長期服用,才有機會將已經沉積的尿酸結晶石溶解消失,並大幅降低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機會。

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說,痛風性關節炎發生主因是血中尿酸濃...
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說,痛風性關節炎發生主因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並因尿酸飽和而形成尿酸結晶。(圖/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關節 心血管疾病

上一則

秋冬膝蓋卡卡有沙沙聲是「關節液不足」 醫:秋冬增3成

下一則

日吞百顆瀉藥30年腸道失能 台中慈濟醫院2個月治療換她新人生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