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士葆、王鴻薇、牛煦庭等8人宣布罷免否決 25選區不同意票暫領先

台灣立委席次將變化? 726大罷免即時開票看這裡

帕金森氏病患者手抖前恐出現頭暈、憂鬱 易被忽略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帕金森氏症患者在醫師的引導下,練習手指頭碰觸在一起。(圖/台灣國立陽明交大醫院提供)
帕金森氏症患者在醫師的引導下,練習手指頭碰觸在一起。(圖/台灣國立陽明交大醫院提供)

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運動功能的疾病,與智力認知障礙的阿茲海默症有所不同,病人經常因為拿筷子、穿衣服手部無法靈活控制、走路不穩跌倒診斷才發現疾病,其實許多患者在運動障礙之前,就已經出現憂鬱等非運動症狀,卻常被忽略,延誤早期治療時機。

台灣陽明交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允中表示,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常見神經退化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帕金森氏症發病率逐步升高,尤其在60歲以上人群中更為明顯,盛行率從千分之二到三增至90歲時的千分之12到13,男性罹病機率更是女性的1.5倍。

帕金森氏症患者經由藥物治療、走路運動和簡易的氣功,可有效緩解了肢體僵硬和運動遲緩...
帕金森氏症患者經由藥物治療、走路運動和簡易的氣功,可有效緩解了肢體僵硬和運動遲緩。(圖/台灣國立陽明交大醫院提供)

陳允中說,70歲林女士感覺手部細微震顫和全身沒力,走路跟不上先生,以為年紀大了,後來發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連拿筷子、穿衣服都有困難,走路向前傾、重心不穩易跌倒,就醫診斷是「帕金森氏症」。

陳醫師指出,像林女士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常見,患者初期可能只是手部輕微顫抖,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患者早在運動症狀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非運動症狀,包括頭暈、憂鬱、嗅覺異常、便祕等,然而這些早期提示往往被忽略,延誤疾病的及早發現。

醫學尚未找到治癒帕金森氏症方法,但透過藥物與手術治療可有效控制,提升生活品質,林女士在接受藥物治療,遵循醫師建議進行復健,經常走動和簡易的氣功,有效緩解了肢體僵硬和運動遲緩,同時也參加病友支持團體,獲得心理支持,林女士說「現在學會與它共存,每天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陳允中表示,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影響記憶力的特徵不同,帕金森氏症在於多巴胺的缺乏,導致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可以透過藥物、飲食調理及運動治療,例如地中海式飲食少吃紅肉、選擇富含橄欖油、深海魚、新鮮蔬果、全穀類和堅果等天然食材,這些食物不僅提供酪胺酸和Omega-3脂肪酸,還含有抗氧化劑,保護神經健康。

阿茲海默症 便祕

上一則

胃食道逆流已成常見疾病 苗栗衛生局解析4大類藥物作用

下一則

37歲女早發性卵巢衰竭只能借卵生子 中醫調理助她生子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