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布碌崙8大道歌舞醒獅賀歲遊行 彩龍飛舞、50萬支鞭炮燃放

川普關稅上路 華人超市:很快看到物價變化

抽脂≠減肥 醫揭迷思:抽脂是改善體態非減重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醫師提醒,抽脂不等於是減肥,主要是為了改善體態而非減重;示意圖。(圖/123RF)
醫師提醒,抽脂不等於是減肥,主要是為了改善體態而非減重;示意圖。(圖/123RF)

時序入冬,不少人口腹之欲大開,讓瘦身更加力不從心,尤其對於身材體態不滿意,又希望讓身形線條更窈窕時,抽脂手術是較為快速的選擇。但整形外科醫師表示,並非所有體內脂肪都能藉由抽脂手術來消除,蘋果型身材、啤酒肚必須先透過減肥改善,再來考慮抽掉多餘多餘腹部脂肪。

先靠飲食運動 再考慮抽脂

台灣同名整形外科醫師楊菘宇指出,抽脂是藉由抽出身體脂肪細胞達到改善體型的目的,不應與減肥畫上等號,舉凡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都無法消除的皮下脂肪時,就可以透過抽脂方式來改善。包括大腿內側、馬鞍肉,以及多餘腹部脂肪、腰部贅肉、掰掰袖等部位,都適合利用抽脂來進行線條美化的體型雕塑。但圍繞在內臟器官的內臟脂肪則無法藉由抽脂取出,從大胖子轉變成苗條身材,必須先減肥,再考慮抽掉多餘腹部脂肪。

抽脂面積過大 小心風險

楊菘宇醫師說明,抽脂量需視個人體重而定,通常在體重的15%以下較為安全,一般約可移除3000c.c.至5000c.c.的脂肪,整體來說,抽脂超過3000c.c.就屬於大量抽脂,必須特別小心,因為抽脂抽出來的不僅是脂肪,還會有血液、電解質及水分等體液,可能因此導致脫水或失血過多及電解質不平衡的風險。

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醫美手術也不例外,通常抽脂面積範圍大,必需全麻施作,術前會經過抽血、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確認,了解電解質是否平衡等健康指數評估,數值正常、狀態良好,才會進行抽脂手術。楊菘宇醫師解釋,早期傳統抽脂手術會直接將管子放入脂肪層吸取脂肪風險高,目前已不採用,隨著膨脹液研發應用,抽脂安全度也更加提升。

簡言之,抽脂原理是將調配過的液體,包括大量水分加上麻藥、止血劑,簡稱膨脹液,在進行抽脂前,先打入皮下脂肪層,讓脂肪層膨脹撐大,再透過抽脂儀器進入脂肪層就能精準抽吸多餘脂肪,不致於傷害到肌肉和血管等部位。初期醫師利用1根管子進入脂肪層手動震盪式抽吸多餘脂肪,過程費力,之後雖有自動震盪儀出現,但易產生抽吸不均勻、表皮不平整的結果。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為讓抽脂手術過程更完善,各式抽脂儀器應運而生,如:雷射溶脂、超音波溶脂和水刀抽脂等。水刀抽脂是利用水的沖力將皮下脂肪消除;雷射溶脂、超音波溶脂則是利用雷射或超音波所產生的熱能,將脂肪層乳糜化後再吸出,手術過程相對簡單,大面積的脂肪也能抽吸均勻。其中近年來熱門的超音波溶脂要屬威塑體雕,針對脂肪抽吸,出血量少,術後恢復期較短。

楊菘宇醫師表示,抽脂後皮與肉分離,必需穿著彈性塑身衣和藉助按摩,讓皮肉在癒合過程中能平順貼合,建議第1個月除了洗澡外都必須穿著塑身衣,2個月後可嘗試晚上睡覺或白天不穿,視個人復原狀態而定,一般約3至6個月的恢復期,冬天相較於夏天,更能適應穿著塑身衣,所以較多人選擇在冬天進行抽脂。

暴飲暴食 身材仍會走樣

楊菘宇醫師強調,雖然抽脂手術能降低體內過多的脂肪細胞,但如果不斷供給很多熱量,即便抽脂後脂肪細胞減少,但留存的脂肪細胞仍會儲存營養和熱量,像是暴飲暴食、缺乏運動,脂肪細胞仍可能不斷被養大膨脹,身材還是會逐漸走樣,因此,保持飲食控制與運動習慣,才能維持抽脂後的身形。另外,抽脂不等於減肥,不要有錯誤期待,選擇專業醫師與醫療團隊,做好術前評估溝通,才能安全瘦身。(NOW健康 https://healthmedia.com.tw/main_detail.php?id=65641)

上一則

熬夜久坐打麻將 40歲男「經濟艙症候群」動脈栓塞險亡

下一則

春節別太放縱 教育部籲飲食把握「6大原則」 少油少鹽少糖營養均衡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