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太運動也能長壽?新研究:多做這2件事

恐損失90億…川普2度執政 各地遊客減少來美

高血糖恐致病變 連續血糖機監測半年 助糖友減重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醫師提醒,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對全身器官造成慢性傷害,調整生活及飲食型態,有助控制血糖;示意圖。(圖/123RF)
醫師提醒,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對全身器官造成慢性傷害,調整生活及飲食型態,有助控制血糖;示意圖。(圖/123RF)

57歲張先生服用糖尿病藥物逾十年,近期血糖控制不佳。醫師提醒,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對全身器官造成慢性傷害,可能誘發多種腦血管病變、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免疫力降低、周邊血管病變等病變,所幸使用連續血糖機監測半年後,順利達到治療目標。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下降,也可能出現身體黏膜發炎、傷口不易好、手麻腳麻、晚上腹瀉、視力變差、生殖器發炎等症狀,台灣榮新診所副院長康宏銘提醒,有些患者的症狀不明顯,甚至沒有症狀,因此較難自覺。

康宏銘說,張先生服用糖尿病藥物十多年,近期血糖控制不佳,由於飲食衛教成效不彰,建議裝上連續血糖機來監控血糖,3個月後回診,糖化血紅素順利地從8.8降至7.5,更令人驚喜的是,體重也減少了5公斤;再過3個月,糖化血紅素已降至6.9,達到治療目標,體重則是再減了2公斤,他也開心地穿上勁裝,神采飛揚。

康宏銘指出,血糖是測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糖化血紅素是指最近1至3個月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但糖化血紅素的個人差異大,一位血糖平穩的人,和一位血糖高低落差大的人,可能平均後糖化血紅素數值相同,評估血糖控制可參考平時的血糖測量紀錄,以及抽血檢驗的糖化血紅素數值。

至於血糖監測,康宏銘表示,傳統居家型的單點測量無法顯示整天的血糖變化;連續血糖機可提供血糖變化曲線,再配合個人飲食內容、運動與生活型態來解讀,更清楚每個人獨特的胰島素分泌生理,患者也可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各種食物的特性及對血糖的影響,除了讓血糖波動減少,狀態穩定,也有助於醫師用藥調整。

專家認為,連續血糖監測也是一種認知行為治療,康宏銘指出,有助於病患本身對疾病的知識增加,進而改變自我照顧行為,調整生活及飲食型態,體重管理也變得較容易;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也可以修正生活行為、飲食習慣,而達到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的效果、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適度的減輕體重,對於血糖的控制也有幫助。

康宏銘提醒,糖尿病患不論是用何種方式記錄血糖,仍須定期回診,與醫師密切合作,了解監測數值的意義,切勿任意調整藥物,才能降低併發症發生的可能。

血糖 糖尿病 併發症

上一則

一早吃什麼才不容易胖? 這2樣最多人點名:很健康

下一則

增強免疫力 先破除這6大健康迷思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