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色素失調症」求子路艱辛 人工生殖改變遺傳惡夢

35歲的葉小姐家族中有「色素失調症」,曾自然懷孕卻2度引產,因遺傳性疾病會導致外胚層發育異常。求助生殖中心後,治療團隊以人工生殖技術提供試管嬰兒療程,三年前順利生下健康大寶,目前更順利懷上二寶,改變遺傳噩夢。
帶有缺陷基因的「色素失調症」男寶寶,大部分在子宮裡面就死亡;女寶寶即使幸運生下,也可能影響神經系統,有智力不足、缺齒、視力不良等傷害。葉小姐說,第一次自然懷孕時密切監測,但絨毛膜採樣檢驗發現罕病帶因染色體,在醫師建議下引產終止妊娠。
葉小姐第二次自然懷孕,仍不幸以相同結局告終,考慮人工生殖為新生命把關。她表示,「我很感謝醫師的鼓勵,而且排卵針劑及植入時間都抓得非常精準,大大降低對試管嬰兒療程副作用的不安,更終止家族性遺傳疾病一代傳一代。」
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表示,對於罕見疾病基因攜帶者而言,傳統自然受孕存在50%的遺傳風險,甚至可能無法活產。透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可以避開帶因胚胎、降低罕病遺傳風險。
胡玉銘指出,看過太多罕見疾病患者生子的不幸個案,有些寶寶一出生滿身是水泡,但產檢時都看不出來。而有些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帶有遺傳疾病基因,若能進行婚前/孕前檢查,高危險群以試管技術進行染色體篩選,確保植入最健康的胚胎,能有效提高成功率。
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表示,試管嬰兒技術大躍進,但想生下健康寶寶,母親年齡是關鍵。以國健署的資料顯示,人工生殖補助計畫已協助超過2萬對夫妻迎接2萬4000多名新生兒,但妻子年齡中位數為38歲,高齡生育風險高。
國人晚婚又晚育,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表示,現行國健署的補助規則,跟不上高齡族群的實際需求。臨床觀察,40歲以上女性大幅增長,但補助方案為年齡在40歲(含)以上至44歲(含)以下者,最多補助3次,每次僅能植入2科胚胎,成功率受限,完全「對高齡不友善」。
「對40歲以上的備孕女性來說,平均值入6次,才有機會抱回一個寶寶。」黃馨慧表示,若政策無法將40歲以上女性的補助次數從3次提高至6次,可考慮調整「植入胚胎數」的限制,將目前每次2顆的上限適度提高,以提升懷孕成功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