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ICE突襲南加華人區帶走聽障男 家人靠手機定位追蹤

美商務部長:兩週內公布半導體232調查報告

32歲男跑馬拉松暈倒2次 送醫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高風險族群,要更加留意胸悶胸痛等症狀,並考慮進一步就醫檢測。(醫院提供)
高風險族群,要更加留意胸悶胸痛等症狀,並考慮進一步就醫檢測。(醫院提供)

台灣一名32歲年輕男性北上參加馬拉松比賽時突然暈倒2次,男子在進行至第14公里時,先感到頭暈、不久後暈倒,恢復意識短暫休息後,本想步行完成比賽,卻在第15公里處再次昏倒,男子被送到醫護站休息後,仍然感到胸悶和呼吸喘,轉送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醫師經心電圖檢查後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內科醫師薛朝文立即執行心導管手術,在搶通血管後放置一支支架,手術約一個小時,目前患者已經恢復正常出院。

該名跑者表示,已經是第4次參加馬拉松賽事,過去從未發生類似狀況,平時除了跑步,還會進行重訓等運動,並且每年健檢,吃保健食品養生。怎麼還會發生心肌梗塞?

對此,薛朝文表示,心肌梗塞雖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但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緊湊、作息失調,心肌梗塞的發生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即便是年輕常運動的人,也可能發生血管阻塞。若同時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三高患者、肥胖、吸菸等高風險的狀況,更容易加速血管阻塞。

運動怎麼反而引起心肌梗塞?薛朝文醫師澄清,若血管本身就有病變,就可能像不定時炸彈一樣突然惡化,急性惡化的血管阻塞導致心肌梗塞,威脅到生命安全。這位個案剛好發生在跑步時,運動時會讓阻塞的血管血流量比平常更少,胸悶胸痛等症狀會更明顯。

典型心絞痛就是在運動或是情緒激動時會變嚴重,休息時會緩解。不過,運動對於心血管的健康有益處,能讓心絞痛更早被發現,仍然建議每週至少5天、每天至少30分鐘的次中等強度運動。

薛朝文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血管突然完全堵塞,只靠藥物不一定能恢復血流,須由專科醫師判斷是否進行心導管手術,現今的心導管技術已經十分純熟,大部分的病患都能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微創的技術使傷口如同針孔一般。該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放置了一支支架,術後狀況良好,術後第三天就出院。

薛朝文強調,常規的健康檢查不一定能發現血管阻塞,因為這類問題通常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如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或運動心電圖,尤其高風險族群,要更加留意胸悶胸痛等症狀,並考慮進一步就醫檢測,即使是年輕人,也不該忽視心血管健康,避免發生憾事。

心臟內科醫師薛朝文立即執行心導管手術,在搶通血管後放置一支支架,手術約一個小時,...
心臟內科醫師薛朝文立即執行心導管手術,在搶通血管後放置一支支架,手術約一個小時,目前患者已經恢復正常出院。 (記者郭政芬/攝影)

三高 心血管疾病

上一則

怕成孤獨老人 腦神經名醫林欣榮建議:快跟AI交朋友

下一則

蠶豆症不只避吃蠶豆 當心多種藥物潛藏溶血風險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