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骨頭痛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腎功能衰退致水腫

長輩出現貧血、骨頭痛、下肢水腫等症狀,有時原因並不單純。台灣一名年約65歲女性突然出現下肢水腫,結果發現,水腫是腎功能衰退造成;進一步檢查顯示,她也有貧血,最後,醫師查到這些症狀的病根,竟是多發性骨髓瘤導致。聽醫師分析後,這名女性使用四合一療法,也就是以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再搭配單株抗體藥物進行治療,癌細胞終受壓制,症狀明顯好轉。
★早期症狀 常被誤為老化
「在多發性骨髓瘤病患中,七成出現貧血。」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蔡淳光分析,多發性骨髓瘤又稱為「螃蟹(CRAB)」病,主因為疾病症狀包括高血鈣、腎功能衰退、貧血與骨頭病變,取症狀英文第一個字母組合,就是CRAB,而病患以65歲以上長者居多,症狀可能被當成老化跡象,或以為是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而受忽視,錯失「早期治療」黃金時機。
★復發風險高 應控制病情
多發性骨髓瘤的復發風險極高,隨著病程演進,復發時間會縮短,頻率也會變頻繁,對於腎臟、骨頭、免疫功能所帶來的傷害,也會更劇烈,因此治療目標除了控制病情,延緩復發也是重點。目前醫界共識、國際治療指引認為,相較於上述三合一療法,四合一療法加上了單株抗體藥物,能加強治療深度,且病患平均可維持約七年不復發,對於減少腫瘤對器官的傷害、生活品質的改善,可帶來不少幫助。
醫界認為,若病患可在第一線使用四合一療法,相信除了有更好治療反應,也可延緩復發,這對病患很有幫助。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