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聯航客機丹佛起飛引擎突失火折返 禍首竟是兔子

停車違規、電話忘結帳 留學生簽證遭取消 名校成重災區

小心空汙等危險因子 他不菸不酒罹肺癌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近期研究發現,空污是嚴重肺癌風險潛在因子之一。(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近期研究發現,空污是嚴重肺癌風險潛在因子之一。(本報資料照片)

曾獲選台灣癌症基金會抗癌鬥士的蔡勝進擔任教職29年,退休後在各地擔任志工15年,且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不菸不酒,30多年晨泳不間斷,攀登百岳50座,更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東西大縱走一日行紀錄保持人,卻因不曾進行肺部篩檢,幾年前例行門診檢查才發現罹患肺腺癌。切除左肺下葉、積極治療,現已恢復穩定。

肺癌被稱為台灣的「新國病」,連續13年蟬聯男女性癌症死因首位,每年超過萬人確診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肺癌初期無症狀,晚期發現比例高,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除了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高風險族群如家族史、煙癮者等,應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已確診罹癌患者則要精準治療。

過去認為,菸害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但賴基銘說,油煙、職場環境、家族基因都有可能導致肺癌發生,近期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空污變成嚴重肺癌風險潛在因子之一,PM2.5暴露愈高的區域,罹患肺癌等肺部疾病的人數也會隨之增多。

此外,衛福部國健署統計,肺癌第1期之5年存活率約9成,到了第2期接近6成以上,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賴基銘說,早期診斷、治療大幅提升五年存活率,且能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存活期,是肺癌防治的重要目標。早期肺癌治療選項多元,手術後免疫、標靶等輔助治療,皆能降低復發風險,病友可透過基因檢測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

他表示,肺癌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臨床醫師可依腫瘤特性、大小以及基因檢測,擬定最適切的治療計畫。研究指出,第一期到第三期之肺癌患者,若具EGFR基因突變,術後有45%~76%的復發風險,除化學治療外,搭配精準治療能有效降低8成復發風險。

癌症 檢測 退休

下一則

藍營大老傳家暴 精神醫:肥胖與家暴有關且代代相傳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