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受訪被問尋求第3任?川普:我不是在開玩笑

川普:若伊朗不達成核協議 將遭轟炸

春雨潮濕易引婦科疾病 中醫:多吃這些可降體內濕氣

一到春天,許多人老是感覺睡不飽、身體很重、頭暈、疲累、想睡,恐是體內濕氣無法正常代謝,「春困」上身。(123RF)
一到春天,許多人老是感覺睡不飽、身體很重、頭暈、疲累、想睡,恐是體內濕氣無法正常代謝,「春困」上身。(123RF)

24節氣將來到「雨水」,今年落在2月18日,從字面上來看,降雨量漸漸增加,但氣溫逐漸回升,讓空氣更加潮濕。台灣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各地春雨綿綿,潮濕氣候也容易讓體內濕氣無法正常代謝,心情鬱悶甚至疲倦產生「春困」現象。

「黃帝內經」提到,因於濕,首如裹,當濕氣過重時,身體會出現沉重不適感。張家蓓說,雖然已經入春,養生除了調肝理氣之外,也要為下一個季節做準備。首重「疏肝養脾」,多吃食物甘味,補益脾氣,尤其,女性更要注重肝經保健,遠離私密處搔癢、泌尿道發炎、分泌物增多等婦科問題。

春天是生物激素變化最旺盛的時候,張家蓓指出,女性有婦科問題,大多與肝經不順暢有關。中醫觀點認為「肝主疏泄」,建議多吃青綠色蔬菜補血氣,並多攝取水分;少吃阻礙濕氣發散的食物,例如精緻澱粉、加工丸子以及高鹽高油炸物,影響腸胃代謝功能。

春天多雨、濕氣重,張家蓓提醒,女性容易有婦科及過敏性疾病,水腫肥胖也跟著來。節氣「雨水」的保健關鍵在於排濕,養生聖品首推薏仁,具清熱排痰化膿效果,加上益腎補脾的蓮子、淮山、芡實烹煮四神湯,溫和平補、健脾養胃的特性適合所有體質食用。

因濕氣易誘發的疾病

1.月經紊亂:肝脾腎功能失調,容易造成痰濕堆積,如果阻塞經絡則月經不規律。

2.皮膚病:引發濕氣重、皮膚癢的症狀,嚴重則出現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等。

張家蓓強調,要改善體內濕氣,可多吃青綠色蔬菜、適量食用蔥薑蒜等辛香料,或喝萬壽菊、玫瑰茶等去濕氣的茶飲。另外,順應自然規律睡「子午覺」養足精氣神,子時放鬆上床睡覺、午時可靜臥或小憩半小時左右,促進肝膽運行通暢,舒暢全身氣血。

雨水時節乍暖還寒,偶爾還是會有低溫侵襲,張家蓓說,仍須準備保暖的衣物,掌握「洋蔥式」三層搭配的原則,應付多變的戶外天氣,避免著涼。這段時間流感疫情未歇,應避免過度勞累,適當補充營養提升免疫力,抵禦屬於「疫癘邪氣」的季節性流感。

流感 疫情 低溫

上一則

飛蚊症雷射 救了視力黑影卻變多

下一則

腸胃感染「一瀉千里」 中醫:熱敷3穴位助康復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