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緬甸強震為何1000公里遠的曼谷高樓倒?學者指關鍵是它

靠AI面試作弊獲亞馬遜錄取 亞裔生創業月賺17萬

營養、運動能預防「肌少症」想找回肌力要吃對蛋白質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預防和改善肌少症,要從營養補充和運動等方面介入。(圖/三多士提供)
預防和改善肌少症,要從營養補充和運動等方面介入。(圖/三多士提供)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質與量逐漸流失,加上老人家因疾病或咀嚼等問題,造成營養不均衡,蛋白質缺少,更容易引發肌少症。為避免肌少症引起各種健康問題,醫師建議,營養均衡與運動兩大面向必須兼顧。

肌少症非長者專利,久坐上班族也會早衰。不過,「年齡」是肌少症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顯示,70歲以上長者的肌肉量每十年減少15%,80歲以上出現肌少症的機率更高達50%。台灣彰化員林常春醫院院長汪國麟提醒,肌少症並非僅限於老年族群,以下族群都要特別注意:

1.慢性病患者,如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患者。

2.長期臥床或活動力不足者。

3.營養不良或飲食失衡者。

4. 40歲以上族群,每10年肌肉量約減少8%。

5.久坐生活型態的上班族,為新世代早衰族群。

肌少症不僅是肌肉量減少的問題,汪國麟表示,所謂肌少症有三面向,包括肌肉質量減少、肌力降低,以及因為這兩者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問題。可測量小腿圍評估風險,再就醫由專業診斷。

如何評估肌少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一些徵兆來初步評估是否有肌少症的風險。從外觀上,注意長輩手部虎口處是否凹陷、鎖骨是否明顯可見(尤其是男性)、太陽穴是否呈現凹陷狀態。此外,小腿圍也是重要指標,可使用皮尺測量最粗處,男性若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即可能存在風險。

如果懷疑自己有肌力問題,可進一步由醫師專業評估,主要的評估方式有:

1. DXA或BIA測量肌肉質量儀器:不少長者外表看起來胖胖的,實際上檢測發現,身體組成主要為油脂,為肥胖型肌少症。因此,透過精確檢測,可評估肌肉質量。

2. 以慣用手握力評估肌力功能:慣用手握力,男性<26 kg、女性<18 kg。

3. 走路速度測試:4-6公尺行走,速度慢於每秒0.8公尺,代表有生理功能上的問題。

以上三項指標中有一項異常,即為疑似肌少症;兩項異常則確診為肌少症;三項皆異常則屬於嚴重肌少症。

運動更要適當補充蛋白質,避免肌肉流失。

現在有不少人熱中運動健身,汪國麟說,運動確實有益健康,但要提醒的是,長時間運動會消耗熱量,當體內糖分消耗完後,會開始消耗肌肉,因此,很多人會發現運動卻無法增肌。因此,平時要多補充蛋白質,且在運動時加上阻力訓練,避免肌肉流失。

預防和改善肌少症要從多面向著手,主要包括營養補充和運動介入。汪國麟說,老人家要維持肌肉量,每天每公斤體重需1-1.2公克蛋白質,也就是大約需攝取72公克蛋白質(平均一個雞蛋約7公克蛋白質)。不過,老人家因咀嚼或食慾不好,可能無法完全從魚、肉等飲食中攝取足夠蛋白質,因此,可經醫師評估補充優質蛋白質營養品。

而熱愛運動健身的年輕族群,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6到1.8公克蛋白質,更難完全從天然飲食中攝取,因此,也可選擇適合的高蛋白等營養補充品。不過,汪國麟提醒不能「反客為主」,仍應以均衡飲食為優先,不足的才另外補充。

預防肌少症3大建議

1.確保熱量充足:男性建議1400-1600大卡/天,女性1200-1400大卡/天

2.營養補充建議

●補充維生素D、鈣質和B群,可從天然食物獲取,必要時搭配營養補充品。

●補充消化酵素,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優質蛋白補充品:

*乳清蛋白:適合運動後快速補充。

牛奶酪蛋白:營養價值高,同時含有快速吸收的乳清蛋白和長時間緩慢供應胺基酸的酪蛋白。

*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蛋白、豌豆蛋白,適合純素者或對牛奶過敏者

3.定期規律運動:長者可利用小斜坡走路來增強肌力,每周3-5次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多多走路也能增加活動量,提升食慾。

肌少症自我評估

●觀察3部位

1.手部虎口凹陷

2.鎖骨明顯可見(尤其是男性)

3.太陽穴凹陷

●測量小腿圍

使用皮尺測量最粗處,男性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

※有以上狀況,建議就醫評估。

預防和改善肌少症要從多面向著手,主要包括營養補充和運動介入。(圖/123RF)
預防和改善肌少症要從多面向著手,主要包括營養補充和運動介入。(圖/123RF)

檢測 牛奶 心臟病

上一則

37歲女腦中風昏迷逾20天 磁波刺激、骨骼機器人助她再站起來

下一則

家有「禹英禑」 林口長庚: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提升自閉者社交力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