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宣導應對ICE講座遭舉報 引發華社寒蟬效應

MTA攜華埠民代宣布:堵車費收入促地鐵無障礙化

研究:單次運動促大腦認知 混合模式逾20分鐘最佳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運動要循序漸進,民眾可依自身體能和興趣去設計20分鐘的運動型態。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取材自pexels.com@Pavel Danilyuk)
運動要循序漸進,民眾可依自身體能和興趣去設計20分鐘的運動型態。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取材自pexels.com@Pavel Danilyuk)

台師大跨國團隊研究發現,單次運動就能促進大腦認知功能,且對各年齡層都有助益,以多模式的混合運動型態、運動時間持續20分鐘以上效益較大。

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特聘教授張育愷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特聘教授Jennifer Etnier(珍妮弗.埃特尼爾)的研究團隊合作,解析單次健身運動對大腦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期刊「心理學公報」。

張育愷表示,大腦的認知功能除了影響學習與學業成就、工作表現與生產力,同時也有助於預防或延緩認知的退化,規律的健身運動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中風等疾病風險,也能促進大腦健康。

過去許多運動指引建議,每週運動應達150分鐘以上。張育愷提到,沒有時間常是大家從事規律運動的阻力,因此團隊嘗試研究更短的運動型態是否有效益,經彙整30篇統合分析、涵蓋383篇獨立研究,納入逾1.8萬名參與者進行研究後發現,單次運動就有助於促進大腦認知功能。

張育愷指出,研究發現運動時會發現心跳增加,即使是單次性運動,也能促進大腦前額葉的活化,並增加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和強化,因而能促進大腦認知功能,以注意力、執行功能等效益最大,而運動後產生的效益則大於運動中。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單次運動對各年齡層的大腦認知功能都有助益,包含學齡前幼兒或高齡者,其中以小於18歲的族群效益最大;另外,不管是參與者是健康的認知狀態,或是臨床診斷有ADHA(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都有助益。

至於單次運動要如何做效益最大,張育愷表示,運動型態以混合運動或中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效益較大,高於單純的有氧健身或阻力健身,至於運動強度則以中等至高等強度效益較大,運動時間以持續20分鐘以上較大。

張育愷建議,運動要循序漸進,民眾可依自身體能和興趣去設計20分鐘的運動型態,例如採多模式的混合運動以達到較大效益,也能單純只做有氧,只要每分鐘心跳達到120至130下或是測量脈搏10秒鐘達到20至25下,就是達到中等強度。

中風 高血壓

上一則

乳癌前兆一定會痛嗎? 醫:小心有5樣致癌因素

下一則

10秒診斷「神經退化病」 AI分析步態、免穿戴裝置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