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裔跨性別大學生 涉以自行車鎖攻擊2保守派同學

紐約新世界美食廣場2級大火 警方封路交通大亂

雨林的子民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酋長示範狩獵工具吹箭。(圖/蘇彩菁提供)
酋長示範狩獵工具吹箭。(圖/蘇彩菁提供)

從厄瓜多爾(Ecuador)的小鎮特納(Tena)回來近一年了,但那對姊弟的身影,不時在我腦中浮現。

小女孩約五、六歲,黝黑的皮膚,慧黠的眼神,長髮隨意地綁個馬尾,鬆散的髮絲在臉前飄來飄去,赤著腳,手腳上沾滿了泥巴。一群外來人圍著她看,她依然自在地在自家屋後泥地上跳躍、翻跟斗,偶爾跑過來,對訪客指著搭在大樹上的木屋和後面的叢林,用她的語言及肢體動作介紹她的家,並表達歡迎及善意。大眼睛的弟弟略顯害羞,在後院叢林中穿梭,撿樹葉、樹皮玩。一會兒見他從林中鑽出來,拉著長長芭蕉樹皮當成玩具,開心地繞圈子。姊弟倆在自家的叢林世界裡無憂無慮地嬉鬧著。

三月,南半球的冬天。清晨七點微雨,我們從厄瓜多爾首都基多(Quito)出發前往特納。攝氏十多度,氣候宜人。不久車窗外的房屋街道人群逐漸隱去,車子駛離了基多市區,往山中爬升。途中行經一加油站,有幾家小店舖,下車伸展身體。山風吹來一絲清新涼意。我們已被小溪、叢林和瀑布圍繞,進入了安地斯山脈(Andes Mountains)。

中學地理課本讀到:「安地斯山脈位於南美洲西岸,全長約八千九百公里,寬約三百公里,海拔高度三千六百六十米,總面積五十萬平方米之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橫跨七個國家。」生於海島的我,眼界中台灣玉山已無比雄偉,仰慕安地斯山脈為神山,高不可攀,遙不可及,不敢奢望能親眼目睹。多年後,我竟然能站在心目中的神山山腳下,心情激動,感恩自己的福氣,感慨人生的可能性。它經歷百萬年歲月,依舊巍然屹立於南美,默默守護孕育於山中的子民。

車子在山中盤旋,四個多小時後抵達了安地斯山腳下的小鎮特納。它位於鬱蔥亞馬遜雨林入口,終年雲霧裊繞,身處雲霧雨林之中。

大巴士將我們放在納波河(Rio Napo)渡河碼頭,納波河全長一千零七十五公里。從厄瓜多爾安地斯山脈東坡流出,向東往下流至秘魯,後轉向東南,穿過茂密的熱帶雨林,和亞馬遜河交匯。

我們上了唯一的交通工具——小木船,它將我們帶到河中小島下榻處。吃完簡單午餐,終於盼來此行的重頭戲,探訪熱帶雨林中的原住民

出發前,嚮導叮囑我們要換上酒店準備好的及膝長筒雨靴,我心中略微不服,難道我穿的防水高筒登山鞋還不夠嗎?乘上小木船,沿著河道划行約半小時,下船進入熱帶雨林。踏上凹凸不平、滿地爛泥及水坑,一步一腳印踏出來的小徑上,不時泥漿濺起,或陷入泥沼中,很快長筒雨靴黑色外衣,變裝為淺土色的新款式。這是我初識雨林的見面禮。感謝嚮導的細心,並慚愧於自己的無知和傲慢。

厄瓜多爾有十四個原住民群族,人口估計約為一百三十萬,約占該國總人口的7.7%。約有三萬名原住民居住於特納的亞馬遜雨林地區。

有一半印加血統的嚮導,對原住民有充分瞭解及感情。他說,有些原住民拒絕與外界接觸,對外來者不友善甚至仇恨。但這位部落酋長心胸開闊,接受外界參觀,自豪原住民文化傳統,願意讓外界瞭解大山下、雨林中的子民的信仰、風俗習慣和日常生活。但因不用現代通訊工具,聯絡不易,好不容易才約到今天的拜訪時間。

抵達時,酋長穿著傳統服飾、赤著腳於屋前歡迎我們,引大家進入一間用棕櫚樹皮為屋頂、竹子為牆所搭建的房屋內,空曠屋內掛了芭蕉及曬乾的草藥。屋子中間堆了用來生火的乾柴,酋長夫人示範原住民婦女如何背負重物,及用木頭做成的器皿搗碎木薯。她也是部落的接生婆。

酋長說克丘亞語(Quechua),由嚮導翻譯。他先介紹他們的文化及信奉的蕯滿教,而酋長亦是位蕯滿。

「蕯滿教」這個陌生又似熟悉的詞彙。在東方遼闊壯美大草原上,蕯滿唱著、舞者,讚美母親神靈、山川神靈、祖先神靈、大地神靈⋯⋯。禮讚自然,敬畏天地的蕯滿教是策馬奔馳、逐草而居的蒙古游牧民族的信仰。這世間最古老最深層的信仰,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大山腳下的亞馬遜雨林中的原始部落中,同樣被虔誠地遵從著,世間亙古不變的道理,不畏時間的考驗,遍地生根。

蕯滿酋長是族人與靈性及自然世界溝通的橋梁,兩者之間進行調解,與自然保持平衡。並透過占卜、儀式和草藥治癒人身體上的疾病。他是整個部落「身、心、靈」的領袖。

酋長對叢林中的各式植物如木薯、芭蕉、蔬菜、香科、染料、及不同功能的草藥等都瞭如指掌。加上狩獵、捕魚,雨林充分供養部落生活所需。他示範如何使用長茅和吹箭打獵,男隊友們興奮地上前練習使用吹箭。

最後酋長端出一大木碗的奇哈酒(chicha),奇哈酒採用產自安地斯山的麥牙玉米、藜麥等釀造而成。奉上奇哈酒是對賓客最尊敬的款待。大木碗酒傳給每位賓客共飲,最後剩的酒,由嚮導一口飲盡,酒碗見底是表達誠摯的謝意。

隊友問及新生代原住民是否願意固守部落傳統文化生活?酋長對此持開放態度,部落已有子弟到首都基多上大學了。但酋長堅持要將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有位隊友問題尖銳,直接指出部落如何面對現代文明衝擊?

厄瓜多爾於上世紀二○年代開始開採石油。1972年在亞馬遜雨林地區發現了一系列油田。石油工業逐漸成為該國最重要的產業,占總出口的一半以上,成為稅收來源的三分之一。

豐沃的油田吸引世界各國前來雨林鑽油,於是砍伐森林、用炸藥爆破土地,導致大量石油外洩,也造成土壤、河川、水源的污染。

酋長憂心忡忡地說,原住民千年來守護雨林這塊神聖的土地,但外來人不斷掠奪破壞,已對與雨林共存的原住民,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這群敬畏天地萬物的大自然的兒女,面對勢不可擋的外來文明衝擊,將何去何從?令人深思。

而那對純真可愛的姊弟,在後院叢林中穿梭,泥地上嬉戲的畫面,已在我腦海中定格。(寄自紐約)

姊弟倆開心的嬉戲。(圖/蘇彩菁提供)
姊弟倆開心的嬉戲。(圖/蘇彩菁提供)

原住民 亞馬遜 石油

上一則

巴爾的摩印象

下一則

倫敦過客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