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約市打擊幽靈車 新規4╱16上路

川普90天談妥90項關稅協議?專家送4個字 有可能再寬延

響和不響─讀小說《繁花》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電視劇《繁花》拍攝地上海影視樂園「黃河路」,點亮霓虹,2024年7月對體驗遊客開放夜場參觀。(新華社)
電視劇《繁花》拍攝地上海影視樂園「黃河路」,點亮霓虹,2024年7月對體驗遊客開放夜場參觀。(新華社)

看了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繁花》之後,我又去把小說原著讀了 一遍,發現這是一部筆法十分獨特的作品。首先是敘述語言的口語化,其次是書中人物說的話均不用引號來標識,本文後面引用小說裡的對話也不用引號。還有就是大量使用上海方言中的用語,比如「事體」(事情),「自家」(自己),「用場」(用處),「登樣」(好看)等。在所使用的上海方言中,有一個詞「不響」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我沒有仔細數,但有人統計過超過一千多次。

「不響」在小說裡就是不吱聲、不說話的意思,在上海方言中,表示「不」的意思,通常用「勿」這個字,但是發音和普通話裡的這個字略有不同。《繁花》作者用「不響」這個詞語,說實話,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這部小說整個就像是用上海方言寫的,完全可以用「勿響」代替「不響」。

我在網路上聽過用上海話朗讀《繁花》的錄音,裡面的「不響」都被念作「勿響」。不過「不響」可能更符合不懂上海話的人的閱讀習慣,這可能就是作者用「不響」的原因。然而這部小說妙就妙在既可以用普通話來閱讀,也可以用上海話來讀它,電視劇《繁花》就有普通話和上海話兩個版本。

一個「響」字上海人是常用的,因為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各種聲音,聲音大就叫「響」。記得我小時候在上海,常常有商販來弄堂裡為居民做炒米花,我就拿著母親給的一毛錢和一小罐米,冬天會換成曬乾的年糕片,交給商販。

商販將生米或年糕片放進有密封蓋的鐵筒內,在炭火爐上烤,幾分鐘就做好了,他們在開蓋前都會大喊一聲「響啦」,周圍的人趕忙捂住耳朵,只聽「砰」地一聲巨響,蓋子打開,熱呼呼的炒米花落入事先準備好的袋中,這一聲「響啦」,是我們這一輩老上海人心中永久的記憶。

上海本幫菜中有一道名菜「響油鱔絲」,一個「響」字就是這個菜的靈魂。其做法是將炒好的鱔絲置於盤中,上面鋪上蒜﹑蔥﹑薑末,再將熱油澆在上面,此時可以聽到「呲啦」的聲響,香氣也隨之飄散。都說做菜講究色香味,其實這道菜的響聲也是很誘人的。

「響」在上海話中還能表示極佳的意思,「乓乓響」就是老上海人常用的一個誇讚用語。當然更多時候上海人是用「響」來表示回應,「不響」表示不予回應,書中黃老師和滬生有一段拿鬥敗的蟋蟀做比喻的對話:宋老師說,滬生同學,也就心甘情願,做失敗膽小的小蟲了。滬生說,是的。宋老師說,不覺得難為情。滬生說是的。宋老師說,我覺得難為情。滬生說,不要緊的。

這段對話到此為止,滬生都是「響」的,即都做了回應。但接下來宋老師問他考試開紅燈(不及格),逃學,心裡一點不難過,滬生就「不響」了;老師接著鼓勵滬生,不要怕失敗,要勇敢,滬生還是「不響」;老師又緊逼一句:答應老師呀,滬生依舊「不響」。顯然,滬生雖然嘴上說,做失敗者不難為情,但考試不及格,逃學,說出去畢竟是不光彩的事,所以他不想回答。但他對失敗者還是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對老師接下來的逼問,他都以沉默來抗拒。

老師被他的態度弄得有些光火了,於是一定要滬生回答。到這時,滬生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理直氣壯地說出了他的想法:蟋蟀再勇敢,牙齒再尖,鬥到最後,還是輸的,要死的,人也是一樣。在這段對話中,滬生的「響」和「不響」其實就是想說和不想說。

「不響」也可能是因為不敢「響」。《繁花》中,滬生和陶陶說到一件丈夫捉姦的事。陶陶說,真坍臺(丟人)。滬生就說古代有一個農村女人,做了外插花(輿人通姦)事體,廣大群眾準備取女人性命,耶穌就講了,如果(你們)是好人,現在就去動手。結果呢,大家不響了,不動了,統統回去淘米燒飯,回去睏覺。陶陶說,耶穌辣手(厲害)。陶陶為什麼要這樣說?又為什麼剛才還要去殺那個女人的那些人都「不響」了?因為耶穌要他們用鏡子照照,自己是否都那麼乾淨。這些人心虛了,只好夾緊尾巴不吱聲。

「響」和「不響」之間的奧妙,在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阿寶和李李的關係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李李是至真園飯店的女老闆。她心儀的男人是阿寶,後者雖然和她關係很好,也明白她的心思,但還在猶豫要不要和她好上。

有一回李李在和阿寶打電話說,最近常熟的徐總一直盯了我不放,一天三通隻電話以上。阿寶說,幫至真園拉客人,不容易。李李說,是死盯我不放,意思懂吧!阿寶笑說,徐總的樣子,還是不錯的,就是歲數大了一點。在這段對話中李李對阿寶說徐總在拚命追她,其實是想告訴阿寶她在意的是他。而阿寶起初裝傻,之後沒辦法裝了,就用徐總還不錯這樣的話掩飾尷尬。

然而李李卻不是在說笑,她說我認認真真講心事,明曉得我不喜歡(徐總)。阿寶說,做男人,我比較理解徐總。李李嘆氣說我歡喜的男人,近在眼前,遠在天邊。阿寶不響。李李說,現在還裝糊塗,真恨。阿寶還是不響。這裡李李就差直接將話挑明了,於是阿寶就「不響」了,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回答。之後李李說徐總邀請她和汪小姐去常熟遊玩。汪小姐打算去,還不想讓她老公陪著,阿寶就說,這是羊入虎口。可見阿寶雖然暫時沒有接受李李的感情,但他也不喜歡徐總,不想看到李李和徐總這樣的人走近。

阿寶和李李後來發展出一段露水情緣,但始終沒有成為夫妻。李李最終決定出家為尼,還邀阿寶和其他幾位朋友出席她的剃度儀式。阿寶起初聽到這個消息還不敢相信,但當他在庵堂見到神情篤定的李李,他呆滯「不響」,而後才問為什麼?李李要阿寶說話輕點,其實就是叫他不要「響」。

李李說,按規矩,剃度要有親人到場,我只有上海朋友,阿寶就算我親人,阿寶聽她這樣說的反應是「不響」。而阿寶對李李說他對她出家的事想不通,李李也是「不響」。但後來李李還是將她怎麼會想到要出家的經過對阿寶說了,還要阿寶為她這事開心一點,阿寶都「不響」。這一段阿寶和李李在庵堂互動中的「響」和「不響」,將兩人的情感糾葛表露得淋漓盡致。

但「不響」不等於沒有話想說,或許是憋了更多的話;「不響」也不是情感上雲淡風輕,可能是受傷很深。後來李李出庵去接方丈,阿寶他們幾個在庵堂的接待室等待。康總說,出家做尼姑,為啥要請老和尚參加。滬生說,女子學校,為啥男人做校長。阿寶不高興了,要他們嘴巴清爽一點,佛門事體,不要胡言亂語。

之後這些人又開始說尼姑有相好,有私生子的事,這下阿寶大怒,要他們懂一點規矩,這種豁邊的齷齪名堂,今朝少噦嗦。大家停止議論,其中一位章小姐說,嚇我一跳,做啥,生蔥辣气的(火氣這麼大)。阿寶「不響」。阿寶這樣的情緒,正是他對李李削髮為尼這件事情的反應,也說明他和李李的情感確實不一般。

人們在各種場合的「不響」都有各自的原因和理由,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不該說,都有可能。《論語–鄉黨》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庭,便便言,唯謹爾。」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在鄉間顯得十分謙恭,像是不會說話似的,但在宗廟朝廷上能言善辯,只是比較謹慎。這就是說孔子在鄉間不大言語,並非他不會說話,只是謙恭而已;同時孔子也懂得即便他在宗廟朝廷上能說,也還要謹言。應該說,聰明的人都知道什麼時候該「響」和什麼時候「不響」。

電視劇的內容和原作小說是有很大差別的,劇中有很多內容是取自其他幾部作品,並和小說《繁花》的內容揉合在一起,但對在小說中頻繁出現的「不響」一詞,改編後的電視劇倒是給出了一個在我看來非常到位的注解。

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和寶總(阿寶)關係很好的汪小姐為寶總和范總之間生意是否能談妥,著急上火,寶總自己卻不動聲色,直到自己把一切都搞定了才告訴汪小姐。這讓汪很生氣,認為他不該瞞著她。於是寶總就說了這樣一段話:「做生意,先要學會兩個字,不響。不該講的,說不清楚的,沒想好,沒規畫的,為難自己的,為難別人的,都不響。做事情要留有餘地。」

寶總確實高明,他的智商和情商非一般人可比。他在劇中的這段話,是將小說裡出現了一千多次的「不響」串聯起來了,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這「響」和「不響」背後的人情世故。(寄自印第安納州

電視劇《繁花》2024年1月播出時,掀起熱議。(圖/取自《繁花》微信公眾號)
電視劇《繁花》2024年1月播出時,掀起熱議。(圖/取自《繁花》微信公眾號)
(本報系資料照片)
(本報系資料照片)

繁花 印第安納州

上一則

露宿機場初體驗

下一則

黃谷涵 創新價值 磁吸人才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