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還沒開始就涼了?普亭與川普都不參與俄烏和談

非公民匯款課稅5%?反對者:來美就是要寄錢回家

作家的緣分–隱地日記四則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圖為瓊瑤在2017年8月1日出席「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新書發表會留影。
(中央社)
圖為瓊瑤在2017年8月1日出席「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新書發表會留影。 (中央社)

12月28日(星期六,晴)

▋1964年,是屬於瓊瑤

瓊瑤《我的故事》頁253,有這樣一段:

1964年九月,《菟絲花》出版,接著《潮聲》出版。我的書都由「皇冠」出版,一整年中,「皇冠」就忙著印我的書。那年,我是二十六歲……二十六歲的我,終於肯定了自己的方向!

是的,人活在世上,都要有自己的方向。瓊瑤,因為數學成績不好,未考上大學而痛苦,就這一點,我最能理解,六十年前的一九六○年代,台灣的中學生全部都陷落在升學主義的痛苦狂潮中,那時大學少,一旦進不了大學的窄門,就如喪家之犬,不知何去何從。

而瓊瑤僅以一個中學生的身分,奮鬥十年,終於在寫作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如今想來,那真是不容易也不簡單,都說:1963年,是於梨華年,她的出現,颳起一股「留學生文學風」,而於梨華是台大外文系畢業生,後來赴美留學。1963年,所以會說是於梨華年,因為,她在「皇冠」出版長篇小說《夢回青河》,在「文星書店」出版短篇小說集《歸》,她像旋風般的歸國,剛好「文星書店」負責人蕭孟能先生又大舉為她的書宣傳,請記者作專訪,並邀請她演講,造成一股「於梨華聲勢」。

而就是這一年,瓊瑤在「皇冠出版社」也出版了《窗外》,同樣造成轟動,而隔年,也就是1964年,瓊瑤一年裡居然出版六本書,不但暢銷,而且長銷,這樣說來,說1964年是屬於瓊瑤的,有何不宜?

只因瓊瑤沒有大學學歷,未喝過洋水,瓊瑤在文壇,似乎從未被重視,什麼「嘉新文藝獎」、「中山文藝獎」或「國家文藝獎」,從沒她的份,難怪瓊瑤反過來遠離文壇,不太願意和文人團體打交道,說來說去,如今細想,文壇朋友對瓊瑤的態度似乎也不夠厚道。

在今天的《聯合報.家庭副刊》版上讀到一篇鍾兆寅寫的〈我的療傷之旅〉,主要寫他的另一半年紀輕輕才四十八歲,卻在今年七月匆匆辭世,一時悲傷難過,不知如何面對獨居生活,不得已只好請醫師開抗焦慮藥物,但終非長久之計,後來靠友情和閱讀,度過一段艱辛難熬的日子……讀著讀著,突然在文末讀到「下午讀隱地的日記《冬雷震震》,第215頁,他說,心中安穩,一個天清地寧的世界就會出現。」

讀報讀到自己的名字,當然意外,更意外的是─此刻我因視力日漸模糊,每日心慌慌,所謂心神不寧,使我生活在挫敗中,此時讀到自己的話,我立即精神為之一振!怕什麼呢!八十八歲之人,眼力體力不好應屬正常,就是老了嘛!到了這個年紀一切器官都在衰退,除了勇於面對,還能怎樣?(下)

瓊瑤 升學 留學生

上一則

來自埃及的娜蒂亞

下一則

流金歲月的餘暉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