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紐約法拉盛民團集會抗議公園建賭場 不滿加劇經濟不平等

紐約州警突襲8大道 華商挨罰商品充公

原子彈來了(上)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大概是一九六九年的秋天吧,玉米收完了,麥子還沒種下去,天氣開始轉涼了。當時形勢很緊張,上半年剛在邊境上和蘇聯打了一仗,世界大戰隨時可能爆發,「備戰備荒」到處挖防空洞。雖然「九大」已經閉幕,但鬥爭反而更尖銳,人人自危,時不時身邊就有人不清不楚地被抓走......。

我當時在秦嶺山腳下一個小山村裡當知青,日子過得很淒慘,其實大家都很淒慘,我比別人還多一頂黑五類子女的帽子,更加灰心喪氣。

一天夜裡,全村都入睡了。忽然一陣尖銳的哨音響起,伴隨著一個男人粗啞焦急的喊聲:「出事咧,原子彈來咧,趕快跑。」接著又傳來挨家挨戶的砸門聲。

我們被驚醒後,實在睏乏不想起身,但那砸門聲催得緊,掙扎著起身到門外一看,夜色中老鄉們亂哄哄地朝著村後的山坡上跑,糊裡糊塗中我們也跟著跑。只見村裡的民兵隊長老呂,脖子上掛著哨子在指揮大夥兒,鑽進山坡上的幾孔廢舊窯洞。我忙湊上前去詢問,老呂神情緊張地說:「別問咧,原子彈來咧,馬上進洞吧。」

啊!原子彈來了?我還想再問,他已不見人影,我不敢多問,只好跟著鑽進舊窯洞。窯洞裡擠滿了人,一個個蹲在地上神情惶惑,誰也不明白出了啥事,就連威望很高、掌管大權的生產隊長此時也被奪了權,靠牆蹲著悶聲不吭。只見老呂身上背著個鼓鼓囊囊的口袋,可能裝的是乾糧吧,手裡拿著根棍子,守在洞口當仁不讓的架勢,看來這傢伙平時早就有準備。

要說老呂這個民兵隊長,四十多歲,個子不高,微駝著背,平時寡言少語的沒人把他當回事,勞動嘛一般般,見識嘛一般般,威望嘛自然也一般般。只是因為「備戰備荒」每個村都要成立民兵組織,就讓他當了民兵隊長,大概是因為他早年當過幾天兵吧。可從來沒見他組織過民兵訓練,老鄉們也沒把他這個「民兵隊長」當回事兒,時間一長也就忘了。但看今晚這架勢,人家老呂壓根兒就沒忘,不但沒忘,還時刻警惕著呢。此刻他守在洞口,手裡的棍子像槍一樣端著,警惕地朝洞外觀察。

時間長了大人還好,孩子可不行。不知誰家的孩子哭了,老呂扭頭對著黑乎乎的窯洞裡低聲吼著:「別哭,別叫原子彈聽到了。」有人打開手電筒,老呂緊張地制止:「不敢打手電,再讓原子彈看到了。」原子彈還能聽到孩子哭,還能看到手電光?我心裡有點明白了,幾個知青同學也大致明白了,但礙於身分誰也不好開口。

終於有人忍不住了,精明能幹的生產隊長先開了口,說:「老呂咋回事兒?你接到上級通知了?」老呂招招手,把平日裡指揮他幹活兒的生產隊長招到跟前,警惕地低聲說:「我聽到公社的通知了。」

生產隊長奇怪地問:「我咋沒聽到?」老呂批評道:「你們一天就知道搞生產,沒有一點兒戰備觀念,天一黑就摟著婆娘滾炕上去了,咋能聽到?」經驗豐富的生產隊長可沒讓老呂嚇住,繼續問:「你在啥地方聽到的?」老呂說:「原上大喇叭廣播的。」

他這一說大夥兒才明白。原來啊,那時候農村很落後,沒有電,沒有電話,也沒收音機。為了傳播消息,公社架設了有線廣播,但沒有通到每個村,只在地勢較高的原上崖畔邊,架設了幾個大喇叭向四處播音。我們村地勢低能聽到,多是中央廣播電台的新聞,偶爾也唱幾首革命樣板戲啥的,但從來不用大喇叭傳達正式指示。

難道是事情緊急,公社革委會透過大喇叭傳達了緊急命令?我心裡嘀咕著,可這原子彈不會聽到孩子哭吧?更不可能被一束手電光給引導到俺村吧?

生產隊長似乎心裡有了數,看了看周圍,轉頭卻對我說:「你們知青跑得快,去另外兩個生產隊看看,看人家咋弄著呢。」然後他起身從容地對老鄉們說:「都先回屋歇下吧,等知青們回來再說。」那老呂見狀急忙阻攔,說:「我是民兵隊長……。」生產隊長瞪了他一眼:「你別在這兒胡言說咧,明兒個還要下地呢。」老鄉們跟著蜂擁而出,各自回屋了。

我不敢耽擱,和知青同學一起先去了另外兩個隊,黑燈瞎火兒的沒啥動靜。又跑到安裝大喇叭的原上生產隊詢問,才搞清楚。

原來,夜半時大喇叭的確廣播了關於原子彈的新聞,但既不是美帝也不是蘇修向我們發射了原子彈,而是我國自己成功進行了一次核子試驗,作為重大新聞廣播了,卻被老呂聽成「敵人的原子彈來咧」,鬧得全村人都沒睡好覺……。一場鬧劇就此收場。

第二天,全村人把老呂罵了個鬼吹火,這事也成為遠近皆知的笑話。但人家老呂可沒咋的,像往常一樣臉色嚴肅,沉默不語。(上)

邊境 黑五

上一則

清理父母的老屋

下一則

畫中畫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