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習書法的歷程(上)
小的時候每逢農曆年節,我的父親總是自己寫春聯,那時鄰里長輩不論識或不識字,不少叔伯紛紛上門求字,可想而知,父親的筆下功夫在他們眼中定然了得。上學之前,筆、墨、紙、硯比鉛筆和橡皮擦更早闖進我的生活領域,而我對毛筆字只是喜愛,從沒想過請父親教我習字,長大了也沒動過請老師指導的念頭。
我以為只要自行臨摩字帖,就能寫得一手好字。一九八一年我在中油附屬小學任教,跟熟識的家長聊天時,聽她提及和孩子一起去書法教室學習的過程,這才明白閉門造車必有盲點。為了省去來回奔波的次數,我和孩子一起上課。客廳改造的教室裡,擠進三個家庭的媽媽和孩子們,顯得窄仄,卻不減盎然的興致。
黃老師曾任中油書法社社長,公餘指導書法,是我家三名初學者的啟蒙師。手臂懸空執筆畫圈,是黃老師門下初學者進入書法世界的起步,目的在於練就懸腕。這圓圈看似容易,其實挺難,得從圓心由內向外螺旋狀盤繞,線條要圓滑,間距要均勻,活脫脫就是一幅蚊香圖像。我的手臂有如千斤重,畫出來的線條宛若蝸牛爬行,間距忽大忽小;奮鬥幾個月後,終於擺脫地心引力的糾纏。
畫蚊香最是無聊透頂,幸好兩三個星期之後,搭配基本筆畫交叉練習。我教書十餘年,天天帶小朋友練筆順習生字,心想:點、橫、直、撇、捺有什麼好學?殊不知這毛筆字的起手式還真是學問,我在上點、左點、出鋒點、粗腰橫、細腰橫、垂露、懸針、挑、啄、浮鵝鉤、背拋鉤等各式各樣的筆畫裡浮浮沉沉,差點棄筆而逃。
最不可思議的是只要一提筆,腰椎必得挺直、臀居椅面三分之一,要練就椅凳被拉走絕不跌坐地上的絕招,這半蹲招式為的是讓「氣」從腳起,行經手臂使於筆尖,以求力透紙背。習寫兼練功,前所未見,每每一堂課結束之後,雙腿打顫站立不穩。
我從臨摩顏勤禮碑跨進顏氏殿堂;顏真卿唐長安人,時人稱「顏魯公」,此碑文是為曾祖父而書。顏真卿是王羲之以後最有成就的名家,新唐書稱他「擅正、草書,筆力遒婉,世世寶之」。顏真卿筆勁雄渾、氣勢磅礴,我常常拿著鉛筆和尺標記字帖上每一道筆勢,一本帖畫完了不知碑帖內容,功力亦無進展,就是瞎忙一場。
後來書法社舉行書法比賽,成人組就我一人,理所當然拿冠軍,我心知肚明:三腳貓跛行於途,有能耐的人紛紛避讓。再後來,我當了書法社社長,老師讓賢的意圖顯而易見,一年以後我便從寶座逃之夭夭。
移民前老師諄諄教誨:毋忘習字初心,筆不可丟。我為了生計不得不東奔西跑,墨和硯早束之高閣,練就的懸腕功力,早已無影無蹤。(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