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漲價憶養雞

受禽流感影響,前段時期美國的母雞大量死亡,導致雞蛋產量大幅減少,超市的雞蛋價格由一年前每打兩美元左右,猛漲到五美元甚至更貴。每次看到雞蛋價格又漲了,我就會想,自家陽台空著也是空著,何不搭個小棚子,養幾隻母雞,每天收幾個雞蛋,就不必擔心超市的雞蛋漲價了。當然這不過是胡思亂想,生活在紐約市區,哪能允許私人養雞?不過由此卻勾起了半個世紀前的養雞回憶。
文革期間偉大領袖一聲令下,大學畢業生必須接受「再教育」,我來到江蘇濱海一家小工廠,住在平房宿舍裡,前面有大片空地可以養雞。當時工資低,養雞顯得很重要:公雞養來吃肉,母雞養來下蛋。我雖然接受工人的「再教育」,然而比起養雞來,工人卻不如我,究其原因,他們是土法養雞,我則是科學養雞。
科學養雞第一招,是買優良雞雛。春天時工人們從上門兜售的雞販子處買雞雛,而我家則是到獸醫站買優良品種的雞雛。用現在的流行話來講,我們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贏了。
第二招是為雞雛保溫。剛孵出的雞雛很嬌嫩,我們把雞雛放在草窩裡,裡面放個紅布包著的小電燈泡,二十四小時保溫。春天天氣多變,寒流一來,工人們的雞雛死掉不少,而我們的雞雛則大多平安。
第三招是打防疫針。小雞長到三、四兩重時,妻子把牠們送到獸醫站打防疫針。那一帶每年都發生雞瘟,工人們的雞遭遇滅頂之災,而我們的小雞則無恙。
第四招是補充礦物質。小雞長到半斤左右,開始快速長骨架。我找來碳酸鈣、碳酸鎂等試劑,按比例拌在雞飼料中,以補充鈣、鎂等微量元素。
科學養雞第五招,是補充蛋白質。小雞骨架子長好後,開始快速長肌肉,此時最需要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工人們仍是給雞餵米糠和碎青菜,營養根本不夠。
然而那時連人都缺肉吃,拿什麼蛋白質來餵雞?某日我發現廠門口的高壓水銀路燈下,有不少螻蛄(當地稱土狗子)見光聚集,這不是上好的動物蛋白嗎?於是我帶著女兒去捉,一小時捉了上百隻,裝滿一大瓶。第二天早上把瓶子倒過來,螻蛄四散逃命,雞兒們緊追不捨,片刻後每隻雞的嗉囊都鼓鼓囊囊的。此後我每晚都去捉螻蛄,既為雞兒補充蛋白質,又消滅害蟲,一舉兩得。
就這樣,我家的雞死亡率低、母雞下蛋既早又多,特別是有隻蘆花雞,經常下雙黃蛋。第二年再養小雞時,工人們紛紛來取經。妻子找來雞瘟疫苗給他們的雞注射,我則把自配的營養粉貢獻出來,工人們皆大歡喜,誇我們懂得養雞。
儘管如此,我還是在內心感到悲涼:養雞豈是我的本願?在大學裡學的生物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竟只能用來養幾隻雞。我又何嘗願意花費大好時光,滿地捉土狗子?所幸文革終於結束,盼到招考研究生,我才得以從事科學研究。時至今日,半世紀前養雞的點點滴滴和那隻蘆花雞,還偶爾在眼前浮現。
從記憶回到現實,既然不可能在陽台養雞,那就只能等待蛋價下降。從蛋孵出小雞再長為成雞,大約要十八到二十周,這意味著還有將近半年的空窗期,雞蛋產量才能增加,從而使價格下降。也就是說,我們消費者還是不得不耐心等待。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