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打造「美國優先」的國務院 魯比歐宣布改組

越南、柬埔寨出手 嚴打中國商品「洗產地」輸美

盧溝曉月和劉秉忠墓(上)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劉秉忠墓碑亭全景。
劉秉忠墓碑亭全景。

趁探親回北京,去了一趟盧溝橋,目的是拍攝「盧溝曉月」的照片,為我寫的燕京八景中的「盧溝曉月」配圖。拍曉月必須凌晨日出前趕到,不然看到的只能是被日光吞蝕失去光輝和美感的病態殘月。到達後發現,要使曉月和盧溝橋同框還真不容易,必須抓到曉月在天空特定位置和角度,稍縱即逝。幸運的是我拍到了,但可惜曉月太小,不太理想。卻意外拍到了懸浮於宛平城樓飛簷翹角上的曉月,古城樓與曉月同框,彷彿歷史與神話、人間與天上神奇地結合在一起,頗有意趣。

天光大亮以後,曉月漸漸淡去,遊人開始多起來。盧溝橋飽經滄桑,歷史沉澱和人文內涵十分豐富,走入其中,如走進以古橋為載體的博物館。既然來了,自然要親自感受一番。

這一遊不要緊,有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驚喜,發現了久覓而未得的劉秉忠墓。劉秉忠是我的歷史小說「忽必烈風雲傳」中的重要人物,知道他無疾圓寂於上都南屏山,葬於大都,但具體葬在什麼地方,卻沒有查到。沒想到今日一遊,意外在盧溝橋東端、乾隆親筆題寫的「盧溝曉月」御碑以北找到了。

劉秉忠名侃,僧人,法號子聰,為官以後忽必烈賜名秉忠,字仲晦,祖籍瑞州,後遷居邢州。史書說他幼聰慧,「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八歲入學,日誦數百言」。十七歲尚未弱冠,便為邢台節度使府令史,可謂少年得志,足見其才智過人。

劉秉忠生於亂世,雖少年為官,但小小令史使他仍有懷才不遇、壯志不得施展的苦悶,辭去官職進山修道,等待施展抱負的機會。先在天寧寺出家,後聞雲中(今內蒙古呼和浩一帶)南堂寺住持海雲法師佛法高深,學識淵博,便藉雲遊的機會去了雲中南堂寺,作了海雲法師的弟子。沒想到這次北行,卻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忽必烈的額吉(母親)唆魯禾托尼,是虔誠的佛教徒,經常去南堂寺燒香拜佛,聽海雲講經。唆魯禾托尼身為蒙古貴族,對海雲法師卻很敬重,禮遇有加,資助大量香火錢。俗話說知子莫如母,唆魯禾托尼知道兒子忽必烈胸懷大志,非常希望海雲法師能幫幫忽必烈。奈何海雲法師已將身心奉獻佛祖,不再染指塵世間事,他深知劉秉忠志比鴻鵠,有報效明主、救民濟世的宏大抱負,便把劉秉忠推薦給忽必烈。

這時的忽必烈,正在因為被蒙哥大汗、自己的親哥哥懷疑,處境堪憂而苦惱徬徨,不知如何應對的時候,突然得到劉秉忠,如獲至寶。史書記載「秉忠於書無所不讀,尤邃『易』及邵氏『經世書』,至於天文、地理、律歷、三式六壬遁甲之屬,無不精通。論天下事如指掌。世祖大愛之。」有記載說忽必烈與劉秉忠閉門長談三天三夜。(上)

哥大

上一則

畫家陳澄波家族 裸捐2000幅閣樓藏畫 台南國家美術館接手

下一則

憶亡友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世界新聞網免費電郵報(eNews),為您精選世界大事、熱門議題、生活趣聞,透過電子郵件送到您面前,讓您精準掌握天下事...即刻訂閱>>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