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恐損失90億…川普2度執政 各地遊客減少來美

停火能源設施30天已屆滿 普亭未下其他指令

回放耳邊的粵曲

聽新聞
test
0:00 /0:00

二○一一年首次來到西雅圖旅行,走進唐人街老年公寓拜訪岳父岳母,岳父遞給我一張彩色照片。那是二○○六年秋,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接見西雅圖華人華僑社團領袖的合影,我的岳父位列其中。

我這才知道,移居到海外多年的岳父,經當地華人華僑推舉任職西雅圖至孝篤親公所,先後任社團副主席、主席、顧問。西雅圖至孝篤親公所成立已有一百一十多年,以陳、胡、袁三姓氏後裔組成,百多年來聯絡海外宗親、團結互助、共謀福祉;促進社會公益,提升本宗族子弟教育質素,使之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學有所成、回饋社會、造福社群。

印象中,岳父神情嚴肅,不苟言笑。他小時在香港生活,自幼喜好法律,小小年紀敢於拿起法律武器,替自己贏回應得的權益。後返回中國大陸,從事檢察官工作。

岳父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少,但利用時間自學的時候多。他年近九旬,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敏捷,愛讀書、看報、作筆記,讀過的大部頭,有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直到他辭世前一天,床邊仍擺放一疊厚實的世界日報。

岳父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廣州話,英文亦有一些功底,在海外老一輩華僑華人中,十分難得。

岳父愛唱粵曲,據說是因一九五六年初任檢察官時,辦案事務繁雜,加班加點,極其疲憊,那時文化娛樂匱乏,辦公室有台稀罕的收音機,忙裡偷閒,按下收音機開關,收聽名伶唱粵曲,他跟隨學唱。從此,粵曲成為他最鍾情的音樂。

上世紀七○年代,岳父調到鄉鎮任職,與百姓共甘苦、同勞動。

鄉鎮偏僻路難行,先騎單車走幾十公里泥沙路,再走半天山路才達目的地。我妻子童年時,有次去鄉下探望父親,父女倆走老遠的一段山路到海邊望日出,海平面冉冉升起一輪太陽,岳父說:「撥開烏雲見晴天,日子總會恢復美好的。」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岳父回到城區重新擔任檢察官,以百倍信心投入工作。人生長河,歲月留痕,某天翻看岳父的相冊,見到裡面的一張照片,那是八○年代末,時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後任中國司法部部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肖揚先生探訪我岳父拍下的照片。我與岳父半開玩笑地說:「大領導走進下屬檢察官家門,證明工作出色。」岳父看著前方笑笑說:「身為檢察官,公正公立做事,功勞不能算在個人頭上。」

岳父如此說也如此做,傾其心血。上世紀八○年代初,岳父赴某幾十公里外的鄉村小鎮處理案件,事件完滿解決,一方當事人想當然以為我岳父幫忙之故,用電池盒裝著六顆土雞蛋登門還「人情」。當時雞蛋五分錢一顆,六顆雞蛋三角錢。

岳父待岳母回家,叮囑她趕緊送還土雞蛋。當時,往返鄉村小鎮與城區的車票錢一元三角錢,為送還六顆土雞蛋,卻付出數倍的車票錢。岳父鄭重其事地說:「貪取別人半文錢,也是非法所得,不能等閒視之。」

九○年代中葉,岳父與岳母由大女兒辦理手續,赴往美國家庭團聚。某天我與友人在西雅圖唐人街茶樓相聚,友人與我岳父有過一段短暫的對話:「以前做檢察官,而今做海外社團僑領,大小都是官囉。」岳父爽朗地說:「我們老家城市移民歷史超兩百年,近乎各家各戶都有親人在國外,現在新移民絕大多數在於與親人團聚而已,這也是僑鄉一大特色。既然華僑華人信任我,那我更要服務父老鄉親。」

長期來,岳父熱心華僑華人社團工作,為本地華僑華人服務,小至唐人街宗親會務,不遺餘力。

岳父住在唐人街老年公寓,同在大樓的年長者來自不同國度,膚色、語言不同,被老人們叫作「小小聯合國」。「聯合國」村民,經投票選出我岳父擔任「樓長」,「樓長」無一文錢報酬,岳父卻樂意承擔多年。「聯合國」村民將我岳父視作「形象大使」,遇見我岳父,學著華人抱拳作揖的手勢,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說:「多謝陳,感謝你給我們做事。」岳父歡悅地說:「我非常願意為大家服務。」

有一天,我推著坐在輪椅的岳父走在唐人街,天空高遠,藍天明朗,有一隻小鳥叫喚正歡飛掠而過。岳父久久地仰望上空,我讀懂了他目光蘊含的意味。在海外生活二十多載,以前岳父每年都會回到老家城市走走,可惜身體每況愈下,再也難以長途跋涉了。

我說:「您想返回老家城市嗎?我們陪你回去。」岳父說過,最愛陽光燦爛,他回望,情愫滿滿地說:「我確實惦念老家城市,真想再回去看看。但我行走不便了,那就將老家珍藏在心內吧。」說到這兒,他語調輕快,依然哼起了最熟悉的粵曲。

幾天前走進唐人街華僑華人公園,見到華僑華人聚攏一起拉二胡或唱戲曲小調,頓時我的耳邊油然而然回放了岳父愛唱的粵曲,覺得那麼有情韻,又那麼好聽。

華人 雞蛋 西雅圖

上一則

文訊社長封德屏:編王鼎鈞「江河旋律」是主動爭取來的

下一則

感恩的心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