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湯的味道
小時候我有點傻,竟以為米湯是甜的。
老家在鄉下,那時煮飯用的都是爐罐,米倒下去後,加入合適的水,蓋上蓋子,把爐罐放上灶口,燒起大火來煮。等水燒得滾開,米煮得差不多爛了,提起爐罐側放,把蓋子掀開一點縫隙,裡面流出來的便是米湯了。米湯流得差不多後,再把爐罐蓋緊放到灶口,用小火慢慢煨。不一會兒,蓋子的縫隙裡冒出騰騰熱氣,淳厚的香味撲鼻而來,飯也就熟了。
留下的米湯,大都用來煮潲餵豬;那時生活困難,沒菜的時候,也把米湯用來淘飯。我至今記得第一次用米湯淘飯的情景,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吃午飯時,母親把一大缽米湯端到桌上,父親倒了些淘飯,說那樣好吃些。我原本不想用米湯淘飯,但桌上沒有什麼菜,於是倒了一些在碗裡。
把米湯和飯拌翻後,我試著扒了一口,沒想到飯竟然變甜了。我很是詫異:「怎麼飯變甜啦?」見我這個樣子,母親笑著說:「因為淘了米湯呀。」「米湯是甜的嗎?」我疑惑地問,母親「嗯」了一聲,接著說道:「米湯當然是甜的囉。」雖然母親這樣說,我還是有些不信,又看了看父親。父親沒說什麼,只是微笑,似乎肯定了母親的說法。如此看來,米湯真是甜的了,我也就相信了。
從那以後,只要母親端上米湯,我便搶著倒來淘飯,淘了甜甜的米湯,一碗飯幾口就吃完了,甚至根本不用吃什麼菜。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我也不例外。稍大一些後,父親和母親去外面幹活,我便在家幫著把飯煮熟,等著母親回家炒菜。有一次我把飯煮熟後,學著母親,盛了一大缽米湯,端到桌上用來淘飯。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把米湯倒入碗裡和飯拌翻後,吃起來竟然是一樣清淡的。我不由納悶地說:「咦,這次倒了米湯,怎麼沒有一點兒甜味呀?」母親看了看我,笑呵呵地說:「傻孩子,沒有放糖,米湯怎麼會甜呢?」哦,原來米湯甜的,那是因為放了糖呀!我不由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有些羞赧。
雖然米湯不是甜的,但它清淡中含著米飯的香味,喝起來還是有點味道。母親還告訴我,米湯有益氣、潤肺、健脾、助消化的功效,要經常喝喝。我常喝米湯,因而脾胃很好。
米湯還有妙處。那時農村生活比較清苦,下飯主要是自家種的青菜、蘿蔔、茄子、辣椒等蔬菜,母親用上米湯,經常把這些時蔬變些花樣出來。如用米湯和著青菜葉打湯,吃起來滑溜溜的,十分爽口;把米湯和茄子或是豆角拌在一起,做成茄子糊和豆角糊,既是菜又是湯;甚至炒辣椒也放點米湯,使辣味減卻不少,更加好吃。因為有了米湯,我們的原本清苦的生活,也變得有滋有味了。
其實,不放糖的米湯也是甜的,不過那是多年以後我才體會到的。
剛參加工作時,吃的多是食堂,食堂都是蒸飯的,沒有米湯,自然難以喝到。成家以後,雖然自己做飯,但煮飯用的是電飯煲,一次性煮熟了,也沒有米湯可喝。即使回到鄉下,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煮飯也多用電飯煲,還是沒有米湯的。即使有時用爐罐煮飯,生活水平提高了,米湯大都拿來餵豬,或是乾脆倒掉,誰還用來淘飯?因而從鄉下出來後,我就很少喝到米湯了。
雖然多年沒喝到米湯,但我對米湯總是難以忘懷。用電飯煲煮飯時,我特意多放點水,想漉點米湯喝,沒有經過灶火的熬煨,電飯煲裡出來的米湯寡淡寡淡的,沒有什麼味道,弄了幾次只好作罷。這些年來,因為應酬經常在外面吃,大魚大肉不斷,還要喝酒,肚子吃得脹脹的,很不舒服。我不由更加懷念當年的米湯,如能喝上幾口,清清腸胃,實在再好不過。
有一次回家,正好碰上停電,母親只好用爐罐煮飯。我趕緊對母親說,米湯不要倒掉,留點給我喝,母親卻說,有菜下飯,要米湯幹嘛?在我再三要求下,母親還是留起了一大缽。吃飯時,母親把米湯端到桌上,準備放點糖下去,說那樣好喝些。吃多了肥餚佳饌,我更喜歡清淡的味道,於是連忙對母親說,不用放糖,就這樣喝好。母親有些不解,不過還是由著我了。
我從大缽裡舀了一滿碗,吹掉碗面上的熱氣,輕輕啜了一口,清淡中溢著飯粒的純香,喝到肚裡特別清爽,於是,我接著吹掉熱氣,又喝了幾口。沒放糖的米湯確實有些清淡,但幾口之後我突然發現,透過這份清淡,嘴裡竟然泛起一份微微的甜味,這甜和糖不同,它來自米湯的樸實,來自米湯的天然,雖然輕微卻很綿長,不細細品味,很難感覺得到。
我想,如果不是這些年來,吃多了那些所謂美酒佳餚,恐怕也感覺不到米湯中這份細微的甜味。我愈喝愈有味,滿滿一大碗米湯,很快就見底了,於是又舀了一滿碗。
喝著清淡中溢著微甜的米湯,想到小時候用米湯淘飯的情景,我不由很是感慨。「菜根譚」云:「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其實人生就如米湯,關鍵在於你能否在清淡中品出那份微甜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