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栗子
上世紀四○年代初,大陸上空滿布烏雲,由於遭受日本侵略的凌辱,家國凋零,我們的家鄉,廣東台山一帶,被日軍侵占後,燒殺擄掠,到處都是一片廢墟,加上天公久不下雨,莊稼歉收,人人都在生死線上掙扎求全。那時我們正是孩提時的兒童,過著食不飽衣不暖的艱辛日子,然而少年不知愁滋味,我和我的童伴結隊一起,到山上採野果,打野蜂,到河圳捉魚,在田野裡抓青蛙,或到山上挖土茯苓……,過著艱辛中又充滿著喜鬧的童年生活。
一次,霜降節令過後,同伴中有人提出,現在村裡後山的兩棵野生栗子樹的栗子成熟了,我們可以去採摘回來充饑。是呀!大家於是爬上村裡的後山,蜂擁著穿到樹林叢中,來到高大的栗子樹下仰首張望,只見樹上張掛著累累的栗子,垂下頭來,像歡迎我們的到來。怎麼採摘呢?採栗子不像採桃金娘那樣手到擒來呀。
正在搔頭弄首間,一位叫木生的童伴說:「我回家拿枝長竹竿來。」邊說邊飛快地跑回家,拿了一條長竹竿和一根繩子,來到樹下,在竹竿頂上綁著一個樹鉤子,鉤子向著栗子往下一拖,不少栗子散落下來,跌落在周遭的小樹叢裡面,一粒粒的,很難找的呀;如把小鉤子換成小鐮刀,就可把一小叢的栗子樹削下來。
大家正在籌措間,一位叫阿泮的童伴說:「讓我爬上樹去,把有栗子的樹枝折下來。」邊說邊爬樹,但手攀不到樹上的樹杈,身子就滑了下來,我們在樹下幾個同伴,連忙一起弓起腰,搭成一張腰桌子,阿泮站在人腰桌上,一手攀著樹杈,很快就爬到樹上,把一小叢一小叢的栗子樹折了下來。我們連忙收集起來。
收集起來又怎麼辦呢?大家都知道,栗子的外殼長著針般的刺,像刺蝟一樣,按大人說的經驗,就是要將栗果身上的刺用火燒焦。於是,我們把採集到的果枝拖到放牛場的空地上,然後,大家又到山上採集枯樹枝及枯草,集中到放牛場的空地上,分成幾堆。
生火時,我們沒有現在用的火柴(那時有人稱為「洋火」),更沒有打火機,而是用火鐮火石,火鐮還是用丟棄的割禾鐮刀,截取六厘米左右的長度,用水晶石或花崗岩的小石當火石,或用瓷片也可。還用一張火媒紙捲成像鋼筆桿大一點的火媒紙綑,火媒紙如已經燒過,那燒焦的焦頭更容易著火。左手夾著火媒紙,手指緊握火石,右手用火鐮用力擦測火石,火石火星冒起,火星射到火媒紙的焦頭上,用口裡的氣一吹,火媒紙就起火了。
就這樣,我們把幾個火堆都點著了。因為栗樹的樹枝和栗子都是新鮮的,要燒焦它們,要燒長一點的時間,半途還要不斷去拾枯枝和抓枯草補充燃料。
愉快的心情,接近成功的喜悅,同伴個個忘記了饑餓及疲勞,大家圍著火堆唱著老祖母教給的兒歌,如「十一月冬,十二月年,家家門口貼紅錢」等。不知燒了多久,終於把所有採集的栗子刺燒焦了,扒開火堆,取出整顆栗子,再將外面的外殼扒開,取出栗子,再用牙把硬殼敲開,一顆白嫩的栗子肉就呈現在眼前。一口嚼下去,鬆軟清甜,同伴們喜笑顏開地享受著戰利品。
享受一會以後,時間不早了,該回家了,於是大家先把火場上的火熄滅,把栗子集中起來,五個同伴,開始就分成五份。後來想起還有一個叫張鏡學的同伴,因為最近跌傷了腿沒有來參加採栗子,於是把戰利品分成六份,讓這位同伴和我們一起享受。而且這位同伴爬樹像猴子一樣靈活,這一次這棵栗果樹上頂端的栗子這次仍沒法採下來,另外那棵又高又大的栗子樹的栗子,還在等著我們去採呢。
我們已經有了第一次採栗的經驗,大家興致勃勃地又定下了再過幾天進行第二次採栗子的戰役,務必要取得比第一次更大的收穫。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