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抵美之憶

好不容易等到註冊,辦完手續,曾經來探望過我的一位黃學長,開車來幫我搬進宿舍。辦各項手續時,令我深感不同的是,所遇到的辦事人員都溫和有耐心,雖經說明,看我仍一臉懵然不懂的樣子時,就親自把我帶到下一個窗口去交待清楚,沒有一點當年在台灣去衙門辦事的味道。
這不僅是在學校,到城裡銀行辦帳戶等也是一樣,尤其一般中年婦女職員,說話嗲聲嗲氣,叫我都是蜜糖(honey)長蜜糖短的,在台時哪見過這樣親切稱呼的,一時頗有受寵若驚之感。
走在校園碰到漂亮女生,多看兩眼,她們就會微笑打招呼說嗨,先來的中國同學還特別提醒我,不要自作多情,以為人家對你怎樣,這只是美國南方女孩的友善禮貌而已。
搬進宿舍後,很多中國同學會的同學也來探望,同學中以香港來的最多,台灣次之,還有新加坡、菲律賓等地來的,大家都說國語,充滿親不親故鄉人的熱絡感覺。我有些驚異,南洋僑居地的中國文化能維持得那麼好。
其中尤以一位攻讀物理博士學位、新加坡來的陳同學,對國畫的了解深知令我佩服,因此成為最談得來的朋友。後來他終於拿出一本他父親的畫冊給我,我從諸家序言中得知,他父親是新加坡藝術界的泰山北斗,在上海展覽時,還蒙徐悲鴻誇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原來是家學淵源。
一九八○年我去倫敦開會,回程繞道新加坡去看他,他帶我去看他父親,並蒙老伯即席示範作畫,畫了張竹雀圖給我,這也成為我的珍藏之一。
同學會在開學前周末舉辦迎新和春季郊遊,地方叫保留地(Reservation),是學校在城郊一個大湖沿岸所擁有的一大片活動地帶,那裡有安排了眾多桌椅和烤肉架的野餐地,有圈出的游泳嬉水沙灘,有為獨木舟、帆船延伸出去的長板碼頭,以及船塢等設施,地方之大、設備之完善也是我首見。有車同學接送沒車的同學,會做菜和有家的同學還帶了很多拿手菜,自是不亦樂乎的一天,為我來美的晃蕩日子畫下一個愉快的句點,此後上課的日子,就是另一種境界了。
我沒有相機,那位幫我搬家的黃學長,熱心為我和大家攝影留念。後來我去找黃學長,說這是我來美第一張照片,想加洗寄給家人,他就加洗了給我,不要我付錢,叫我小老弟,此後凡有機會都會為我照相,使我的家人能看到我在美生活的一斑。
寒假時,他在北方大學就讀的弟弟來此看他,事先他邀了我和他弟弟一起去墨西哥灣的旅遊景點、巴拿馬城海灘(Panama City beach)玩,那是美國大學生歡樂春假首選地之一,我也是首次看到那白得和雪難分的白沙,回想台灣的白沙灣就名不副實了。
最沒想到的意外是,和他弟弟見面時兩人都大吃一驚,他竟是我高中同學,還當過我們的班長,這下黃學長和我更是親上加親,時來噓寒問暖。很可惜他拿到學位離校後,就逐漸失去了聯繫。
其實當初很多要好的同學和朋友,讀完學位後幾乎都是勞燕分飛,各奔前程,搬遷頻繁,音訊就自然斷落了。即今回想,真有不勝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的感喟。(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