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教堂聽室內樂
去年十月末的星期日下午,我和妻子前往位於首都華盛頓國會山莊上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on Capitol Hill),聆聽海軍陸戰隊樂隊的室內樂,不僅欣賞悅耳動聽的美妙音樂,還接觸到一些頗有感觸的事。
第一個感受是出席者大多是與我們相同的銀髮長者,可看出目前古典樂受眾範圍依然有限,要吸引年輕人聆聽,還需要下功夫。我們到達時正好有一輛大客車開到路邊,下來的皆是步履蹣跚的老人,猜測應從某個老人中心被接送而來。我們為示禮貌想跟在他們後面入場,他們卻堅持說,「我們動作遲緩,你們儘管先走一步」,如此寬容豁達,我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
其次是發現演奏者裡居然有好幾名黑髮黃臉亞裔軍人,這從節目單上的人員姓氏也能看出來,而觀眾席中的亞裔卻顯得寥寥無幾。第一支曲目是巴哈的D小調組曲(Partita),由王姓華裔小提琴手獨奏,時長約半小時。他拉得專注入神,激情四溢,贏得滿堂掌聲。
我們夫婦坐在第二排,正為提琴家的高超琴藝喝采,忽然後排一名老婦人認真地問我們,「他是你們的兒子嗎?」我內心感謝她的抬舉,但只能以實相告,「我們怕無此福分。」或許老人家覺得台上鞠躬謝幕的提琴家與我倆看上去有相似處,但她不知我妻其實也姓王,或許多少可算有點沾親帶故。
音樂會共演出三首曲目,最後一曲是天才作曲家莫札特的圓號與弦樂五重奏,五名出場者中居然齊刷刷地有四名是亞裔。王姓小提琴手依然在座,且率先向觀眾逐一介紹表演者,特別提到一個姓鄭的法國號吹奏者是首次參加樂隊演出,而居中一位頭髮微白的中提琴手則是最後一次參演。聽到有如此巧合的演奏陣容,觀眾不由得歡欣雀躍,齊聲鼓掌向他們致敬,尤其對那位即將功成身退的資深音樂家。
年輕的法國號吹奏者雖初登台,卻毫不怯場。他右手插在法國號喇叭口中,僅用左手指嫻熟地跳躍按鍵,連續吹奏出愉快輕鬆的旋律,使嘹亮悠揚號聲不停地在教堂屋宇繚繞回旋。五名樂手的通力合作如同珠聯璧合,準確地轉述作曲家想要表達的輝煌奔騰氣氛,替音樂會打上精采句號,為觀眾留下無窮回味。
演出結束後我們夫婦去附近的商業街購物,回來時見到教堂前方草坪上已搭起一個彩色充氣屋,許多兒童在裡面歡樂地蹦跳玩耍。草坪上還安放幾個方桌,上面擺放一個個橘黃色小南瓜,家長和保育阿姨正帶領兒童或紙上繪畫,或精心雕刻南瓜燈,因為再過幾天就是孩子們開心玩鬧的萬聖節了。
這座建於十八世紀末的歷史悠久教堂上午辦過禮拜,下午剛結束一場音樂會,現在又開始充滿家庭親情的嘉年華派對,可謂好戲連連,給我一個深切感受,那就是教堂和教會與美國人日常生活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其凝聚力之強不言自明。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