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小雞

受禽流感影響,大批養雞場不得不處理掉下蛋的母雞,造成雞蛋緊缺。電視上天天有新聞,說雞蛋漲價了,原先二、三塊錢一打的雞蛋,現在要差不多八至十塊錢,簡直漲了好幾倍。Costco要早去才能買到雞蛋,有的地方還不得不限定一人只能買一盒。即便如此,去遲了,仍是撲空。
真是一聲嘆息,雞蛋是美國人民最普通的早餐。二顆雞蛋、二片培根或小香腸,再來一杯牛奶、一片麵包,就是一頓富有營養的早餐。現在居然連雞蛋也吃不起了。
有朋友知道我養雞,就羨慕起我來,說「你天天有蛋吃,多好」,也想著要養雞,問了我「什麼時候有小雞可買?」「在什麼店買得到?」等問題。我依序回答她後,發現她對養雞細節並不清楚,想來肯定和我當初一樣,認為養雞是件簡單的事,於是我對她說起我當年養雞的故事。
十年前,一個國殤節周末,我與先生去一個農場,我們本準備在旁邊的商店買些農產品,卻突然被一陣「嘰嘰、嘰嘰」的聲音吸引。走過去一看,是毛絨絨的小雞寶寶,有黃色、黑色兩種,牠們擠在一起嘰嘰嘰嘰地叫,小小的腦袋前面是一張尖尖的嘴巴,雞腳細細的像火柴一般,毛絨絨的黃色多好看呀。我待在那裡左看右看,走不動了,腦子回憶起小時候養雞的情景,決定要買小雞。
先生說,一隻小雞要三點九九元,十隻就將近四十元,可以買很多雞蛋了,但我爭辯「自己養的不一樣」,兩人你來我往,就這麼在雞籠前徘徊。
這一切被老闆看到了。她走過來說,「看起來你是真喜歡小雞寶寶,我們也希望小雞能有個溫暖的家,這樣吧,我送十隻雞給你們。」
還有這樣的好事?我謝過老闆,歡天喜地準備去車子後備箱找個盒子裝上。老闆說,我們有盒子裝,不過,你準備怎麼養牠們呢?我答道,那還不簡單嗎?小時候看過外婆養雞,小雞跟在雞媽媽後面找吃的,我只要餵點米飯,給點水就可以了。
老闆連連搖頭,說這些雞只有一個星期大,牠們沒有媽媽帶,不能在媽媽的翅膀底下保暖,所以必須買燈給小雞保暖,還要買一個大籠子讓小雞活動;然後要買雞寶寶的糧食,一個月內要買含抗生素的雞食,再換成有機的雞食,要買喝水的桶、帶孔的餵食槽,還有小雞腳下的木屑或乾草……。按老闆的要求,一套東西買下來,七七八八花了三百五十元。
朋友聽完後說,「這個老闆真會做生意」,是啊,我省了四十元,卻花了三百五十元,不過我不後悔。自己養的雞下的蛋炒出來是金黃色的,色澤好,味道鮮美,沒有蛋腥味,跟外面買的有機雞蛋是絕對不一樣的。吃過自家雞下的蛋,就再也不想吃外面買的雞蛋了。當然,養雞的代價要比買的蛋高出許多,但養雞的副產品—雞糞是不可多得的有機肥料,我用它們種菜,菜園長得可好了,從四月到十月底,基本不用買菜。
養雞帶給我無窮的樂趣,也引出很多故事,老闆給我的第一批雞(我稱牠們為黃埔一期),最年長的活了八歲半。 我甚至為了給雞上戶口,還特地搬了一次家。這是後話,應是下一篇故事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