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缺乏準確情資導致俄羅斯必敗
中國的俄羅斯和中亞事務專家馮玉軍今天在英國「經濟學人」期刊發表文章,指出俄羅斯在烏克蘭必然失敗的4大原因,包括缺乏準確情資、俄羅斯工業仍未完全自蘇聯解體後的「產業空洞化」恢復。
馮玉軍提到,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掌權多年,已經陷入所謂的「資訊繭」(information cocoon),或「同溫層」、「迴聲室」(echo chamber)效應,嚴重影響決策。在「資訊繭」之中,普亭及其國安團隊缺乏準確情資,整個體系欠缺有效的除錯校正機制。相較之下,烏克蘭靈活、有效率許多。
此外,現代戰爭是結合工業實力,以及指揮、管控、通訊、情報等多項系統競爭。俄羅斯工業基礎至今仍未完全從蘇聯1991年解體後的「產業空洞化」恢復,這是俄羅斯無法在烏克蘭「速戰速決」的原因之一。
另外2個必然導致俄羅斯失敗的主因為烏克蘭的強大抵抗和團結力,以及烏克蘭至今仍享有國際普遍支持。
馮玉軍指出,俄羅斯勢必會被迫自所有占領的烏克蘭領土撤出,包括克里米亞(Crimea)。核能力及核武不是成功保證。馮玉軍問,作為擁核大國,美國不也被迫自韓半島、越南和阿富汗撤出?
儘管犧牲至鉅,烏克蘭已證明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並非所向無敵。馮玉軍提到,一旦戰爭結束,烏克蘭可望成為歐盟、甚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一員。
針對「俄烏休兵」和在烏克蘭建立如南、北韓「停戰分治」的可能性,馮玉軍指出,俄羅斯持續攻擊烏克蘭,不排除進一步升高局勢,研判如南北韓般的停戰前景遙不可及。
此外,只要俄羅斯的政治體系和意識形態未發生根本變化,衝突頂多只會「凍結」、無法徹底解決,並讓俄羅斯有機會在稍作喘息後,重整旗鼓、發動新一波戰爭,讓世界陷入更重大危險。
另一方面,對烏克蘭的戰爭讓普亭在國際上更加孤立,在國內則需面對棘手的政治暗流,包括傭兵及部分不滿的軍方叛變、民族關係緊張,以及近日在莫斯科爆發的恐怖攻擊。
馮玉軍提到,在烏克蘭的戰爭讓越來越多前蘇聯共和國確信,俄羅斯的帝國野心對各共和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構成威脅。
這些國家正在以不同方式與莫斯科保持距離,包括在政策面減少國家經濟對俄羅斯的依賴,以及採取較平衡的對外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倡議的「歐亞大陸整合」前景趨於黯淡。
馮玉軍並預測,俄烏戰爭將加速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改革:戰爭凸顯安理會無法有效落實其維護世界和平及區域安全的責任,只因「部分常任理事國」濫用否決權。這樣的情況讓國際社會惱火,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恐失去否決權。
在應「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邀請撰寫的文章最後,馮玉軍觸及俄中關係。
他指出,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近日訪中,儘管俄中皆提及雙邊關係緊密,觀察敏銳的人會發現,中方對俄立場由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前的「無上限」關係,轉為傳統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拉夫羅夫的訪中行更像是莫斯科試圖向世界展現,俄羅斯並不孤單。
不過,馮玉軍免不了為中方說話。他認為,中國既未加入西方對俄制裁,卻也未有系統、有計畫地違反相關措施。他強調中國是「真誠促和」,與俄羅斯尋求透過戰爭顛覆既有國際和區域秩序迥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