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華社紀念清明 緬懷林潔輝、嚴欣鎧文化貢獻

威廉帕特森大學中國藝術中心日前在校園內舉辦清明紀念活動,40多位社區成員、校領導及領事代表齊聚,共同緬懷中心創始人林潔輝(Margaret Lam)與嚴欣鎧(David Yen)的藝術遺產與文化貢獻。
活動以《紀念林潔輝與嚴欣鎧:生生不息的藝術遺產》特展拉開帷幕,展出林潔輝生前創作的多幅水墨作品,時間跨度極大,包括其師從嶺南畫派胡念祖時期所作的《月下獨釣》(1987) ,及師從叢志遠教授的寫意中國畫《野穀幽》(2009)。嚴欣鎧之子Edward Yen捐贈的珍貴藏書亦首次公開展示,涵蓋中國戲曲、書法典籍及中美文化交流史料。
中心主任叢志遠教授引導觀眾參觀畫展時指出,林潔輝與嚴欣鎧以收藏為舟,以捐贈為橋,將中國藝術的精魄引入新澤西的土壤。畫中嶙峋山石與奔騰溪流的對話,恰似她畢生踐行的信條:傳統需在激蕩中煥新,文明當於碰撞中交融。這些作品與其夫嚴欣鎧珍藏的典籍互為映照,構建起一座橫跨東西的紙上博物館。
紀念晚宴由威廉帕特森大學基金會主席、副校長帕米拉·弗格森(Pamela L. Ferguson)主持。校長赫爾杜伯樂(Dr. Richard Helldobler)在晚宴致辭中表, 林潔輝與嚴欣鎧搭建起跨文化理解的橋樑,這份遠見至今仍在滋養校園。
威大教務長、第一副校長鮑爾斯(Dr. Joshua B. Powers)分享自己從認識到瞭解林潔輝、嚴欣鎧夫婦的過程,並致敬他們的奉獻精神。霍華德學院(Howard Community College)美術教授甘一飛也專程應邀到場,分享自己創作林潔輝、嚴欣鎧肖像油畫的心得體會。
中國藝術中心主任叢志遠教授在晚宴上回顧,自2009春,兩夫婦以遠見為墨、以熱忱為彩,與其一同共築威廉帕特森大學中國藝術中心。叢以幻燈片分享十五載寒暑,這座民間藝術之橋的一系列成就,包括令百餘位華夏優秀藝術家越海而來。
Edward Yen與林潔輝的子女Cindy Ho、Andrew Ko在晚宴上共同宣佈畫展所得款項,與家族捐款共同注入「威廉帕特森大學中國藝術中心基金」,用於支持中心長遠發展。林潔輝與嚴欣鎧的好友Jenny Chen、梁松林醫生,以及新澤西華人聯合總會主席胡世遠(William Woo)也紛紛解囊,支持中國藝術中心的文化專案,讓藝術成為跨越族裔的共通語言。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領事王智顯和張恒龍,新澤西華人聯合總會共同主席郭瑞堯、佟衛東、洪利武、王恒等人,也都出席了活動。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