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雅蘭:揭開面紗與音樂展開靈魂對話緣源寶島音樂會4.20紐約僑教中心舉辦 古典樂曲新生代演繹台灣之美
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即將在4月20日(周六)上演一場引人入勝的音樂盛宴「緣源寶島音樂會」(Serendipity Formosa),展開關於台灣靈魂的對話。該音樂會由台灣新生代藝術家許哲翎(Che-Ling Hsu) 主辦,攜手旅美台灣作曲家詹雅蘭(Ya-Lan Chan)博士和黃祈諺合作,將台灣民間故事、習俗和文化等元素注入音樂創作,與八位旅美台灣演奏家共同演繹台灣之美。詹雅蘭博士的音樂才華與豐富學經歷為這場音樂盛宴增添了獨特的光彩,無論是音樂愛好者、還是對台灣文化充滿好奇,這場音樂會都將帶來一場意想不到的聲音饗宴。
就像名字般纖細優雅的詹雅蘭,是一位具有豐富學經歷與卓越成就的年輕音樂家。她擁有著名的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博士和碩士學位,專攻古典樂曲作曲;同時也是台北藝術大學的學士畢業生。她的才華曾獲得多項殊榮,其中包括她的弦樂四重奏作品《Sand aSH》於2021年在Tenri Cultural Institute首演,此作品獲得曼哈頓弦樂四重奏作曲獎,並入圍2022年Mivos Kanter弦樂四重奏作曲獎的決賽;2023年Saul Braverman Award音樂理論獎、2023年台北國際新音樂節作曲徵選獲獎者等。此外,她還是2022年曼哈頓弦樂四重奏作曲獎的得主。她的才華也得到了台灣文化部的多次資助和獎助學金。
詹雅蘭在幼年時就展現出她的音樂天份與興趣。在台中出生、成長的她,身為鋼琴老師的媽媽就是她的啟蒙老師。從詹媽媽的口中得知,從小就待在媽媽的音樂教室裡聽她上課,耳濡目染中培養了強大的音感。某天她對媽媽說,家裡的每個整點會唱歌的音樂時鐘應該是沒電了,因為曲調裡某個音不準。這個發現讓詹媽媽驚覺雅蘭對音樂的敏銳度。她說,「可能就是這樣子,我走上學習音樂這條路。」
從小就浸潤在音樂環境中成長的詹雅蘭,音樂也成就了她的生命。她從五歲起跟著媽媽學鋼琴,七歲時與阿姨學小提琴。就讀於台灣曉明女中音樂班時,她跟黃婉真老師學習,並在15歲開始學習作曲。黃老師發現她當時雖然不懂任何艱澀的音樂理論,但是在作品裡合聲的使用順暢自然,富有音樂性,便持續鼓勵支持她繼續創作,之後接著在高中陸續轉成副修再到決定用作曲為主修來報考大學。她開始接觸作曲。她表示,並受到老師的鼓勵和支持。從那時起,她便開始專注於作曲的學習與創作,並逐漸發現了自己對古典樂曲的熱愛與天賦。
詹雅蘭的作曲特色在於豐沛殘響多過於俐落乾淨的聲響,強調音樂中的平緩音色和中低音量的音響效果。這種表現方式使得她的音樂作品更加注重情感和情緒的表達,常常會給聽眾帶來一種深沉、動人的感受,並帶領他們進入音樂所營造情感起伏的獨特樂曲世界中。近年來她更傾向通過音樂作品來反映時間、記憶和社會議題等多重意義,並將自己對音樂的熱情與對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
這也就是為何樂評家評論她的樂曲是”Behind the Veil”,在神秘面紗被揭開後展現內斂的作曲者對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她說,「這可能跟我成長過程受亞洲文化影響,留白的美學,以及我自身的個性裡可能也屬於比較內向有關吧!」
其實創作之於詹雅蘭,是件「掙扎」的事。她形容自己作曲時,像一場天人交戰的內心對話,質疑每個音色,音量,織度,架構等等的選擇,很像上演一場與自己腦袋的辯論會。她打趣說,「有時候我也會比喻創作很像再生小孩,雖然我自己還沒有經驗!最相似之處大概是要從無到有孕育出一個作品(生命)的過程,以及在孕育的過程中經歷過的生命事件,聽過的音樂,以及自身的文化涵養都會默默的在作品裡被留下!」
4月20日周六下午3時,到時前往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聆聽「緣源寶島音樂會」吧。在這場音樂會中,體驗詹雅蘭如何在揭開神秘面紗後,向世界音樂舞台展現台灣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並將台灣的美麗傳遞給更多的人們。音樂會地址:133-32 41st Rd, Flushing, NY 11355。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