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齒鯊咬人與月亮有關聯 研究顯示一情況風險增90%

Hawaii News Now報導,研究人員表示,鯊魚咬傷事件與月亮的出現有關聯。
米納利亞(Steven Minaglia)博士對海峽游泳充滿熱情,這些年來他已完成數十次在夏威夷的海峽橫渡。他說:「很明顯,有一些風險是你需要設法降低與擔心的,其中之一就是鯊魚。」
海峽游泳者都知道,在廣闊的開放海域中,尤其是黑夜裡,有許多挑戰需要面對。恰克(Chris Chuck)在2024年接受Hawaii News Now訪問時說:「我整晚腦海中想的都是那些從深海升上來的曲齒鯊(cookiecutter sharks),會從我們身上咬下一塊肉。」
這種恐懼並非毫無根據,米納利亞博士也找到支持這種擔憂的統計數據。他指出,全球目前僅有九起記錄在案的曲齒鯊攻擊人類事件,其中有八起發生在夏威夷。
曲齒鯊之所以得名,是因為牠們咬出的傷口呈圓形,就像用餅乾模切出來的一樣。牠們習慣待在深海,但在夜晚會游到水面覓食,這讓進行夜間海峽游泳的選手面臨被咬的風險。
米納利亞深入研究這些咬傷數據,並在去年發表研究論文,指出在無月夜晚,曲齒鯊與人類接觸的機率明顯增加。他說:「統計分析顯示,當天空中沒有月亮時,人在這些海峽的深水域被曲齒鯊咬傷的風險至少增加了90%。」
許多海峽游泳者會在身上綁上螢光棒或閃光燈,這些光源可能會吸引烏賊或其他曲齒鯊的獵物。米納利亞解釋:「夜釣者會告訴你,當有月亮時,海中生物會分散;這時你把燈光打進水裡想聚集小魚,並吸引大魚時,效果並不好。但如果是完全漆黑的夜晚,光線反而能更有效地聚集小動物,讓大魚靠近,釣魚成功率也高。」
他強烈建議:「千萬不要在半夜沒有月亮的時候,把自己置身於這些深水海峽之中。」他公開這些數據,是為了讓游泳者能夠在跳入水中前做出更負責任的選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