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梵蒂岡:教宗方濟各病情危急

馬斯克揮舞阿根廷總統所贈電鋸 大喊對抗官僚體系

旅遊/希臘天空之城 如隱藏的寶石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大梅黛奧拉修道院。(圖由作者提供)
大梅黛奧拉修道院。(圖由作者提供)

10月,秋高氣爽,正是旅遊的好時光,計畫了大半年的自助旅遊行程付諸行動,遊畢米蘭後,我們飛往希臘,抵達雅典機場時陽光燦爛,猶如夏季。原以為安排了足夠的時間,搭上最後一班下午5點由雅典火車站出發前往希臘內陸的天空之城─梅黛奧拉(Meteora)卡拉巴卡火車站,誰知計畫趕不上變化,行李姍姍來遲,我們從機場搭上前往雅典火車站需時50分鐘,從雅典火車站開往梅黛奧拉的火車也正好是50分鐘後,所以這二列火車如有任何狀況,我們註定是淚灑月台。

一路上那顆心糾結著,歐洲的火車站大多是大且複雜,月台又長,正值下班時間人潮擁擠不堪,又不淸楚希臘火車站的狀況,真是煎熬呀!火車準時抵達雅典火車站時,只見月台另一邊停了一輛火車,站台上除了二名工作人員外,空無一人,沒想到這果真是我們要搭乘的火車,跳上火車的那一剎那,覺得我們太幸運了、彷彿中了樂透般的開心,久久才平靜下來。

霧氣籠罩 修道院似漂浮

火車車廂乾淨舒適,行駛平穩,三個小時的車程後抵達轉接站Palaiofarsalos,因為不久前的水災,火車無法直達,又花了兩個小時轉搭巴士,巴士司機一路放著希臘的歌曲、聽起來好像與印度歌曲相似,偌大的巴士只有十名乘客,半夜11點抵達卡拉巴卡火車站,周邊寂靜,但仍有一、二家餐館開放,迅速找到旅館,這一夜好眠、滿心期待與感恩。

上山步道。(圖由作者提供)
上山步道。(圖由作者提供)

晨起,走出室外,一巨石就在路旁聳立,空氣異外清新,公車站即在不遠處路口,每人僅二歐元,坐上了公車開往梅黛奧拉天空之城。公車先通過卡拉巴卡的市區,這座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夷為平地的城市,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城市,路旁商店、餐廳林立,此地是通往天空之城─梅黛奧拉必經之路,梅黛奧拉意為「懸在半空中」,因大梅黛奧拉修道院(Holy Monastery Saint & Great Metero)聞名於世。它位於希臘中部,經過幾千萬年的地震洗禮及風雨的打磨,形成光滑的岩柱。11世紀時一些修道士發現它,並開始在岩洞中隱世修行,逐漸成為修道院,當霧氣籠罩,巨大的岩石及砌築在上的修道院仿若漂浮在半空之中,因而得名。

巨石巧妙排放 鬼斧神工

一路上公路平坦寛廣,公車緩緩地攀延而上,巨大的石塊此起彼落,非常壯觀,山崖峭壁上一座座與世隔絕的修道院,在雲霧繚繞中美得令人屏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的排放,大石形狀個個都渾然不同、遺世獨立、自然脫俗,彷彿另一個世界超然存在。這些修道院群源起11世紀,那些男女修道士過著與世隔絕、清苦、簡單又樸實的生活,日復一日依舊延續古老的傳統思想,隱沒於紅塵之外,靜心修練,15至19世紀為了躲避土耳其奧特曼伊斯蘭的破壞及統治,更多的修道士、學者來到這裡,修道院保持了古希臘的文化和傳統,也成為當時的宗教、藝術、文化及求學者的中心,後又得到皇帝的資助,成為所有修道院中最富有及有權利的一座修道院。

眺望市區。(圖由作者提供)
眺望市區。(圖由作者提供)

強大的宗教力量是維繫著各地信徒,一直到17世紀,山上還沒有梯子,人或貨物都要靠流籠滑車或繩子拉上山,一路上看到好幾家不同樣貌的修道院,有的夾在石縫之間、有的吊掛在斷崖峭壁旁,如非親眼目睹,很難想像如此的環境下如何生存,大約40分鐘後車子開到終點站,迎接我們的正是那聳立雲端的大梅黛奧拉聖修道院及攀登而上的階梯。

大梅黛奧拉聖修道院是這裡最大及最古老的修道院,也是梅黛奧拉地區有組織的修道院的開始,由著名的阿塔那斯(Athanasios)修道士改建的第一個教堂,後由Joasaph修道士完成。它修建於高出海平面615米的岩石上,也是這裡最高的修道院,目前此地區對外開放參觀的有六家修道院,其中有二家為女性修道院,每家開放時間不同,望著這綿延不絕的階梯,心中默默祈禱,不遠千里而來的我們一定要登上,行行停停又走走,迂迴蜿蜒愈上愈高,山路旁的一洞穴供奉著耶穌的壁畫,許多人在此祈福。

修道院壁畫。(圖由作者提供)
修道院壁畫。(圖由作者提供)

東正教世界 修道院林立

不遠處的山頭上,立著另外一座美的脫俗位居第二大的修道院─瓦爾拉姆(Varlaam),似乎與此座相互輝映,遊客們懷著敬畏默默承受這崎嶇的登山步道,遙想十幾個世紀前修道士、哲學家等攀登在此,人生如寄,經過幾次休息後我們終於抵達山頂入口處,門票三歐元,依照規定女士必須穿上長裙及有袖上衣,男士要穿有袖子上衣及長褲,入口處貼心的提供大條布料以供遊客使用,圍上長裙進入這充滿神祕色彩繽紛的東正教世界。

古老的拜占庭時期的聖像壁畫在二旁的走廊上,有些已模糊不清,點上一支蠟燭祈福,隨即進入教堂內,有位身著黑衣的傳教士穿梭其中,年代久遠的宗教器皿及雕刻精美的聖器擺在聖壇上,因為不准拍照,顯得更加安靜,坐在教堂一隅靜靜的觀察這帶著幾分神祕的場景,當年的修道士們在此虔誠修行,閉關自守,而如今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走進祕區,神祕的面紗開啟了人們的視線,遙想當年的艱辛歷程,令人唏噓。步行至廚房,當年的大鍋、大烤爐、陳舊的各種廚具,生活的艱辛是值得我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接著一路走過圖書館、展覽室等,處處都是歷史的痕跡。

下山時、隱藏的修道院,與世隔絕。
下山時、隱藏的修道院,與世隔絕。

修道院外部有個美麗的觀景露臺,似乎就建在峭壁旁,居高臨下,遠眺群山峻嶺、奇岩怪石及平地村落,令人忘我,眾多的遊客似乎並沒有破壞這山上寧靜,粉橘與深紅搭配木造建築,雖說各自矗立在岩石間,倒也和諧、壯觀。庭院中花兒盛開,山區中的流籠依舊移動在山壁之間,一切保留著幾百年前修道士們生活的模樣,宛如一座博物館;難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自然文化複合遺產,這可是要兼具自然與文化之美,實至名歸。

修道院中當時的廚房。
修道院中當時的廚房。

聖三一修道院 007取景

下山後,徬徊於大石塊之間,不同的角度欣賞到此處不同的樣貌,時間的限制無法欣賞到另外一邊的瓦爾拉姆修道院的內部博物館,深感遺憾。回程下山時,公車司機更加慢慢地行駛,大約只停了二、三站,都是在修道院旁,默默欣賞了不同修道院的外觀。值得一提的是聖三一修道院,這座建於1475年的修道院,1980年代曾被007作為拍攝「最高機密」電影場地,外觀雄偉景色壯麗,令人激賞。

瓦爾拉姆修道院是當地第二大修道院。(圖由作者提供)
瓦爾拉姆修道院是當地第二大修道院。(圖由作者提供)

傍晚時分,我們回到鎮上,路旁餐廳的香味四溢,我們點了羊腿紅酒燉飯及希臘的牛肉排,再加上一大盤的希臘沙拉,深淺不一的綠葉蔬菜配上如紅寶石般的石榴、白芝麻及橄欖油,驚喜連連,美味佳餚新鮮又快速,用餐時無人打擾,結帳時不收小費,花費還不到50歐元,真是物超所值,那滋味就是難忘啊。

雖說這次花了不少時間在交通上,可它的自然景觀渾然天成,豐富的文化遺產及精神更是驚嘆連連,不愧是文化古國。在希臘數日無論是城市或鄉村,都感受到它的樸實、人民的善良、尤其在火車上,看到灰白頭髮的我們主動起身幫忙或讓座,令人感動,印象深刻。

梅黛奧拉一行,若非身臨其境無已知其信仰之堅定,更無從得知當時的暴政、人們的絕望,竟造就如此的「天空之城」,這一顆隱藏的寶石,堅靭而閃耀,誠心盼望這顆寶石永遠光芒四射不受汙染。

小啟

您去過哪些地方旅遊呢?有什麼好玩的?有什麼驚奇的?歡迎與世界周刊讀者分享。

 投稿電郵:weekly@udngroup.com.tw

 請附中英文姓名、稿酬支票抬頭、稿費寄送地址,請留底稿,恕不退件。

 請您配合:

1.來稿限3000字以下。

2.旅遊中有無要注意事項或交通須知,歡迎一併寄出。

3.請精選照片10張以內,照片檔案不宜過小,請以1M~2M畫素為標準。

4.照片jpg檔隨信寄送,並附註圖說(也可以做成檔名)。

5.請勿提供網路照片。

 您的投稿,本報相關版面及世界日報新聞網(worldjournal.com)得選用刊登,請勿一稿兩投,嚴禁抄襲,投稿者文責自負;對於有抄襲爭議之稿件,在未經確認為投稿者所創作前,本報系得不支付稿費;若確認是抄襲,扣發稿費,來稿永不刊用。

聖三一修道院。(圖由作者提供)
聖三一修道院。(圖由作者提供)

博物館 雲端 納粹

上一則

英國推動電子旅遊憑證費用漲6成 挨轟把旅客當搖錢樹

下一則

旅遊/遊卡帕多西亞 乘熱氣球

➤➤➤世界新聞網全新推出「消費頻道」,提供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消費資訊,以及最新個人退休、理財、保險等省錢妙方,還有增進家居生活品質的最新情報。每天關注「消費頻道」,天天有新鮮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