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6帶回月背土壤 將空運至京開艙研究 助揭開月球演化之謎
歷時53天、38萬公里的太空往返之旅,中國嫦娥六號取回人類第一抔來自月球背面的古老月壤平安返回地球。國家航天局宣布,25日下午2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月背樣品將空運至北京開艙,科研人員將對來自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樣品開展對比研究,對於揭開月球演化歷史之謎有重大意義。
香港大公報報導,25日下午1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5000公里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畫完成軌道規避機動。
下午1時41分許,嫦娥六號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約120公里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氣層,到達最高點後開始滑行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
在返回階段,如何減速是安全到家的關鍵。為此,科研人員設計了「半彈道跳躍式返回」,也就是返回器在大氣層中「打水漂」的方式,將珍貴月背樣本安全送達。其中最大風險在於第一次進入大氣層。在這個過程中,大氣一方面要提供阻力,降低返回器的速度,又要提供升力,讓返回器在適當降速後能夠順利躍起,按規畫路徑精準返回。指揮嫦娥六號返回器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研製的GNC(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
在降至距地面約20公里高度時,返回器轉入開傘姿態。約10公里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準確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發射場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根據北京中心通報的落點位置信息,規畫行動路徑,開展返回器搜索,及時發現目標,確認返回器狀態正常,有序開展回收工作。
國家航天局表示,按計畫,回收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後續開展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
據報導,位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月球樣品實驗室即將迎來人類第一批月背樣本,並進行存儲、管理和研究。據介紹,實驗室由外及裏共分為三個房間,嫦娥六號月球樣品抵達後,將在第一個房間進行解封,在第三個房間專門存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