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凍外援京忙拉攏 分析:東南亞國家紛「轉向」中國

中國、東協第31次高官磋商於12日至14日在浙江寧坡舉行,中國外交部11日表示,希望透過磋商,就新形勢下東亞合作深入溝通,以推動與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向前發展。另一方面,美國暫停對外發展援助、凍結對柬埔寨最大排雷組織捐款,專家分析,美國正在損害自身的軟實力,導致東南亞國家轉向中國、遠離美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11日在記者會上指出,中國將與東協進行第31次磋商,中方希望推進落實雙方領導人會議重要共識,就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看法,推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向前發展。上一次中國與東協高官磋商是在2024年5月,當時雙方同意加快推動「五大家園」建設,讓20億民眾更親近。
在中國頻頻拉攏亞洲鄰國的同時,美國卻切斷對外發展援助。綜合美國之音、德國之聲等媒體報導,川普政府1月凍結了對柬埔寨最大排雷組織─柬埔寨排雷行動中心(CMAC)的捐款,該組織宣布已從中國獲得新的資金。
CMAC負責人拉塔納(Heng Ratana)表示,過去三年來,北京對CMAC的捐款增加一倍,5日更宣布北京承諾提供440萬美元資金,超過去年美國提供的200萬美元。拉塔納表示,中國明白這種支持有助於「建立民間網絡」並能有經濟回報。
柬埔寨只是中國拉攏鄰國的其中一例。亞太地緣政治研究機構雪梨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 in Sydney)表示,北京對其鄰國進行大量投資,最近還重點通過善意交流和外交接觸來建設軟實力。
川普上任後,將大部分美國政府資助的全球援助項目凍結90天,使得多個被北京視為從事「敵對」活動的組織失去關鍵支持,包括援助中國維吾爾族穆斯林的項目,以及支持緬甸和北韓異見人士的組織,導致亞洲各地許多接受美國資金幫助的團體都開始裁員或停止運作。
紐約外交關係委員會分析師科蘭茨克(Joshua Kurlantzick)分析,在美中兩個大國爭奪地區影響力之際,美國凍結援助的決定將對人道主義工作和人權事業造成傷害。他說,「隨著美國揮霍其軟實力,總的變化是:轉向中國,遠離美國。」
然而,儘管中國在海外加大投資,但由於國內經濟問題,不太可能達到美國的援助規模,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援助提供國家。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分析師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表示,北京重視的是「大規模基礎設施和投資項目」,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標誌。
最熱中於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是貧窮的寮國。它通過大量舉債為鐵路、高速公路和水力發電大壩項目進行融資,但世界銀行認為寮國的公共債務負擔「不可持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