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熱 專家:顯示西方對中國認知「極其有限」

開年來,隨著中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震動業界,AI持續成為全球熱議話題。中國網路媒體「觀察者網」引述專家指,DeepSeek的出現顯示出西方對於中國的理解認知「極其有限」,美國自認為的全球科技領導者地位已不再為人們所接受。美國和中國間的差距在一夜之間縮小,但這並非一夜之間所發生,而是多年來進步的結果。
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導,在上周剛結束的巴黎人工智慧行動高峰會上,加拿大顧問公司「地緣政治商業」(The Geopolitical Business)的創辦人普拉卡什(Abishur Prakash)指,DeepSeek的出現顯示出西方對於中國的理解認知「極其有限」,「美國自認為的全球科技領導者地位已不再為人們所接受。」
普拉卡什認為,「這就是新現狀,即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差距幾乎在一夜之間縮小了,但這並非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多年來進步的結果。」他提醒,若說西方能夠從中吸取到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對中國的了解極其有限,「我們根本無法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OpenAI首席全球事務官勒哈恩(Chris Lehane)則坦言,DeepSeek的低成本模型,證明中美間在AI領域存在著非常真實的競爭。「世界上有兩個國家能夠大規模地建造(這類AI模型)。」他稱,DeepSeek真正強調和重申的一點是,「這是一場非常真實且利益攸關的競爭。」
此外,矽谷創投公司格雷洛克(Greylock Partners)合夥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坦言,DeepSeek-R1大模型也是個「可信且可行的模式」。DeepSeek最新大模型的出現是「一樁大事件」,表示美中的AI「競賽已經開始」。
霍夫曼認為,「為什麼中國科技不斷讓西方驚嘆?DeepSeek是中國震驚美國科技巨頭的最新產品,但這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另,彭博近期評論稱,DeepSeek顛覆美國科技精英們許多根深蒂固的舊有認知偏見,過去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狹隘的科技例外主義和仇外心理,且無法真正準確地理解中國。正當中國科技人才銳意進取之際,美國一些政治人物和企業仍在「潑著『抄襲』和『安全風險』的髒水,殊不知近年來矽谷已形成了模仿中國競品的趨勢,一些產品比較之下已落後數年。」
彭博警示,當西方愈是不願拆除在理解中國時的那一道壁壘,未來就愈會被殺得措手不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