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雙普」互動?習近平1個月2度與普亭通話 稱俄好鄰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亭一個月內二度通電話,重申中俄關係不受任何第三方影響,習更稱俄羅斯是「搬不走的好鄰居」。專家分析,習近平可能是對於川普和普亭可能面對面會談,以及美國對俄羅斯的政策轉向感到緊張;實際上,中俄關係的韌性難以超越,美方恐無法動搖其戰略協作牢固根基,中俄不會分裂。
綜合美國之音、香港文匯報等媒體報導,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周年之際,習近平再次與普亭通話,重申中俄「患難與共」的夥伴關係。據新華社新聞稿,習近平告訴普亭中俄是「真朋友」,普亭則稱發展對華關係是俄方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選擇,「絕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不受外部因素干擾」。
據了解,川普近日就烏克蘭問題積極與俄羅斯展開和平談判,和普亭進行了「長時間且富有成效」的電話交談,且美國外交和國安高層官員上周與俄羅斯高層官員進行雙邊會談,烏克蘭以及美國的歐洲盟友一律未獲邀出席。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熱情擁抱普亭,部分原因是出於戰略考量,希望在中俄之間製造隔閡。外交政策專家稱為「反向尼克森」戰略。1970年代初,時任美國總統理尼克森(Richard Nixon)曾改變政策,與中共領導的中國交好,試圖加深毛澤東與蘇聯之間的分歧。
川普之舉可能引發習近平緊張,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議題對話項目研究員韋德寧(Dennis Wilder)分析,習近平在與普亭的通話中使用了「中俄關係搬不走」這個有趣的措辭,更強調中俄是「真正的朋友」,似乎意有所指。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政治專家牛奔(Neil Thomas)則認為,中國對美俄關係保持「警惕」,但習近平和普亭仍然「保持密切關係」。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Ho-fung Hung)表示,「一個並非不可能出現的有趣場景:川普排除歐洲和烏克蘭,普亭把習近平拉進來。這變成了美俄中三方會談,二對一,對抗美國。」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錢峰認為,即便俄美關係出現緩和,但兩國長期缺乏互信,注定難在中短期內有根本轉圜。另一方面,中俄戰略互信始終處於高水平的運轉狀態,且倚重中俄戰略關係的「共同合作」應對「雙重遏制」仍是俄羅斯的現實選擇,未來即便俄美關係繼續局部緩和,也無法動搖中俄戰略協作的牢固根基。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東和平安全中心研究員齊內布·里布亞(Zineb Riboua)也直言,中俄不會分裂。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