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率先發布養老機器人標準 搶國際主導權 當產業領頭羊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近日正式發布由中國牽頭制定的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IEC63310「互聯家庭環境下使用的主動輔助生活機器人性能準則」)。該項標準依據老年人生理和行為特點,為各類養老機器人的產品設計、製造、測試和認證等提供基準,將引領全球養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綜合中新社、香港文匯報報導,該項標準聚焦互聯家居環境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護理等各個方面的需求和特徵,基於老年用戶所需的輔助支持水平,提出養老機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分類。除了無障礙、能耗和噪聲等通用要求以外,還對養老機器人提供的健康狀況和緊急情況監測服務,與家人及醫護人員的通信支持,外出和助行等分別提出了技術要求。
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標準的發布將引導養老機器人製造商精準聚焦老年人需求,進行養老機器人產品的設計開發,提昇產品質量水平;同時,標準的實施還將引領打造養老機器人產業新賽道,助力創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曲線。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預計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數量將達21億,其中包括4.26億80歲以上的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老年群體在感知、體力和認知等方面,將不同程度地出現功能衰減甚至失能。養老機器人的出現不僅可以減輕社會和家庭對老年人的照料負擔,還可支持老年人獨立居家高質量生活。
北京長陽普樂園愛心養老院院長閆帥多年探索智能化養老模式,並積極嘗試養老機械人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他表示,中國AI智能等技術走在國際前列,且有大量人才能夠深入研發養老機械人,「中國先把標準定下來,未來就可以無限拓展和延伸。」

中國老齡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泰昌分析,智能機械人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慧養老服務的發展帶來很大想像空間。老年人不需要進行複雜操作就能夠幫助其跨越「數字鴻溝」,提升生活質量,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且機器人能透過大數據結合隱私計算,為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不同需求層次的老年人提供定製化、個性化的服務方案。
據了解,智能化養老在中國已展開多項應用,包括廣州推行「養老不離家」,根據老年人生活需要,配備智能防走失裝置、紅外人體傳感器、門窗傳感器、燃氣報警器、緊急呼叫器等智能化設備,將養老院標準化服務搬進老年人家中。福州也引進「智能保母」系統,不但為老年人配備遠程會診儀、智能長者代步車等設備,還配備一款智能機器人,能進行智能語音對話、檢測體溫,還能陪伴、巡邏以及運送小件物品。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