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挑戰迎難上 兩會開議 李強:今年經濟成長目標5%

中國第14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開幕,總理李強發布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訂為5%,和去年相同,也符合各界預期。李強在報告中說,這「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並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突出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鮮明導向」。
中國經濟情勢不佳,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婁勤儉4日在記者會上坦言,經濟面臨不少困難,外需挑戰加大,內需也不足,致使中國企業生產困難,他呼應北京日前舉行民營經濟座談會,增強民企信心,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將加速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BBC分析指出,中國面臨「最難就業年」,人大代表促進就業的相關提案也引發大量關注。
婁勤儉指出,不可否認,當前外部環境帶來影響,經濟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從外部看,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外需挑戰加大;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需求不足,中國企業生產困難。但他認為,同時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條件與趨勢沒有變。
針對企業關注「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婁勤儉稱,該法案是將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範,對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之後,將根據(人大)常委會繼續審議情況和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動法律盡快頒布。
至於外界關注地方隱形債務等問題,婁勤儉回應,今年2兆元人民幣(約2752億美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啟動,將有效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力保障地方財政平穩運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監督。
然而,兩會結束後不久就是畢業季,BBC報導,根據中國教育部預測,今年將有1222萬名高校生畢業,進入社會。此前,中國已經在2024年迎來1179萬高校畢業生,已被公認為「史上最難就業季」,今年的就業情況只會更加困難。
在此困境下,外界格外關注兩會中促進就業的相關提案。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等人就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參保一事,提出或可下調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統籌基金繳費費率,減輕繳費負擔,或建立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納動態調整機制,或取消靈活就業人員部分險種的社保參保限制。該提案獲得大量關注,也引發諸多好評。
但現實是,許多應屆畢業生都表示找工作「壓力巨大」,並多次強調他們已經按照市場情況下調自己的薪資待遇期望,「上岸」卻仍遙遙無期。
為了粉飾就業數據,部分高校開始鼓吹「靈活就業」,一名2023年畢業生表示,他沒工作時,輔導員要他開一個抖音帳號,在畢業去向上寫「靈活就業」,「一個帳號我就成了有工作的人,沒工資也沒關係」。

FB留言